当期目录

    2001年 第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1-08-15
    农业科技政策
    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年—2010年)
    2001, 3(4):  3-9. 
    摘要 ( )   PDF (3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施节水农业科技行动——提高认识 |贯彻《纲要》
    翟浩辉
    2001, 3(4):  12-15. 
    摘要 ( )   PDF (1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不,水问题日益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述了节水农业在环境、农业和水利诸方面的革命性战略意义;指出农业节水需要全社会的配合,在推选节水灌溉过程中应该处理好各种关系;提高农业节水灌溉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五大作物
    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毕粳37号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余本勋 张时龙 等
    2001, 3(4):  16-19. 
    摘要 ( )   PDF (1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毕粳37号的选育,综合应用籼粳复合杂交、组群筛选、异地同步鉴定、定向选择等多项先进育种技术,产量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稻米主要理化指标达部颁一级优质食用粳米标准。毕粳37号的应用,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994-1999年在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市累计推广应用40979.1hm^2,新增稻谷总产2510.4165万kg,新增总产值3514.5831万元,新增纯效益3380.9396万元,科技投资收益率25.3%,科研投资收益率135.24%,推广投资收益率78.02%,新增生产费用收益率9.17%。通过示范推广,显著提高了黔西北粳稻区的稻作水平和科技含量。

    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
    马国辉
    2001, 3(4):  20-26. 
    摘要 ( )   PDF (2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以双季稻三熟制≥10℃的临界积温为基本立足点,以双季稻每hm^2单产18t和增产30%-50%为超高产目标,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研究了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的理论与配套技术。主要结果如下:①在光热资源被认为仅能作早三熟的中低产地区,三熟以季稻仍具有超高产潜力。②LAI光合适期是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的基础栽培理论之一。利用不同育秧方式增加积温、调整生产重心、扩大叶面积指数、本田期迅速创建一个较大的叶面积指数,促进水稻群体尽早进入光合适期是挖掘光能生产潜力的核心。③组装形成了三熟制双季稻超高产栽培的高起点、中群体、壮根、壮穗、满负荷运转的综合配套技术关系。④继承性地研创了“旱育软盘抛寄两段秧”新型育秧方式。

    我国小麦生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郭天财
    2001, 3(4):  27-31. 
    摘要 ( )   PDF (2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简要介绍了小麦在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科学预测了我国小麦生产的未来市场需求,客观分析了当前我国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我国加入WTO和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新阶段的小麦生产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面向21世纪发展我国玉米产业
    冯巍
    2001, 3(4):  32-37. 
    摘要 ( )   PDF (2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论述了我国的玉米生产概况与前景,指出建立优质高值玉米生产基地,降低成本开拓市场,统筹规划优化产区布局,领先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大力发展“三高”玉米及粮饲兼用玉米等多项面向21世纪的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策略,提出了实现玉米产业化,提高其经济效益的若干措施。

    突破传统研究模式实现高效农业研究新途径——玉米喜肥程度分级与按级定量施肥
    吴巍 王秀芳 等
    2001, 3(4):  38-42. 
    摘要 ( )   PDF (1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验研究得出有肥能力与喜肥程度的两种分级方法、三个喜肥等级玉米对氮磷钾化肥的代表性效应模式及N、P2O5、K2O最大效益和最高产量施用量。获得了低度喜肥玉米采用经济施N量较限定的非经济用量节省N60kg/hm^2、P2O525kg/hm^2和中度喜肥玉米节省N35kg/hm^2、P2O510kg/hm^2的研究结果,按上述节肥数量计算,吉林省每年可节省氮磷化肥40多万标t,节资2.6亿元。同时,提出了高、中、低三个喜肥等级玉米经济施肥量较限定的非经济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结果,可提高氮肥利用率2.5%-19.6%、磷肥利用率1.6%-18%、钾肥利用率2.0%-33.5%。

    试论“中棉所36”在农业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喻树迅 范术丽
    2001, 3(4):  43-45. 
    摘要 ( )   PDF (1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针对农业区域性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的重大需求,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指导思想,讨论了培育和开发利用适合黄河和新疆棉区种植的优质、早熟棉花新品种“中棉所36”的选育技术和应用前景。

    外源基因及异常种质增强棉花杂种优势
    汪若海 李秀兰
    2001, 3(4):  46-48. 
    摘要 ( )   PDF (1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世纪90  年代我国杂交棉飞跃发展,全国杂交棉种植面积自1990年的1.47万hm^2(占0.3%)到1999年增长至37.83万hm^2(占10.3%)。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外源基因及异常种质的亲本所配制的杂交种表现出超常的杂种优势,在生产上获得良好效果和效益。并从中总结出亲本选配的客观要求是遗传上的“求大同,存小异”。但其内在原因与机理沿不清楚,很有必要对此深入研究。

    大豆油脂工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孙树坤[1] 陈晓红[2] 等
    2001, 3(4):  49-51. 
    摘要 ( )   PDF (1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叙述了我国油脂工业面临的形势。并从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等方面对大豆油脂工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大豆油脂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我国“九五”期间农作物育种硕果累累
    程金根
    2001, 3(4):  52-53. 
    摘要 ( )   PDF (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阐述了“九五”期间农作物育种取得的成就,主要有:新品种在产量上有显著提高,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品质改良取得突破,推动了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增强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新品种产业化开发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五年来,该项研究共培育新品种411个,累计推广面积2.66亿hm^2,创社会经济效益1358亿元。

    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促进科技管理创新——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的成功实践
    翟勇
    2001, 3(4):  54-56. 
    摘要 ( )   PDF (1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国家“九五”期间对农业科技的总体部署,在“八五”后期对水稻、棉花新品种选育试行“后补助”成功的基础上,“九五”国家科技关对18种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全面实行“后补助”。本文简要概述了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的实施背景、主要内涵、操作方式、实施效果、实践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园艺科技与开发
    我国蔬菜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张真和
    2001, 3(4):  57-60. 
    摘要 ( )   PDF (1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介绍我国蔬菜产业的近20年来的发展概况,说明了蔬菜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研究提出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同时,阐明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对策。

    发展无公害蔬菜的若干思考
    徐静[1] 杜新法[2] 等
    2001, 3(4):  61-65. 
    摘要 ( )   PDF (2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无公害食品。本文论述了我国发展无公害蔬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其产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的基本路子,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建立和完善严格的科学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和高效的科技推广体系。还探讨了我国发展无公害蔬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福建省发展外向型园艺作物现状及其对策探讨
    高峰
    2001, 3(4):  66-70. 
    摘要 ( )   PDF (2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福建省发展外向型园艺作物具有独特的优势与潜力。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优势,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外向型园艺作物的路子。面对农业发展新形势,尤其是中国将要加入WTO,福建省发展外向型园艺作物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矛盾,据此本文对今后的发展思路提出了个人见解和思考。

    化肥生产应用与开发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控释肥
    廖宗文[1] 刘可星[2] 等
    2001, 3(4):  71-75. 
    摘要 ( )   PDF (2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高肥料利用率是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实行农业清洁生产的需要,也是肥化工业增强产品竞争力的需要。由于具有明显高于一般肥料的利用率,控释肥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控释肥作为动态平衡的技术载体,将使平衡施肥提高以新的水平。我国的控释肥研究另辟蹊径,在构建中国特色、世界先进的技术体系中取得了重大进展。

    信息与农业
    关于农业信息化的若干认识与思考
    欧阳晓光[1] 张菊年[2]
    2001, 3(4):  76-80. 
    摘要 ( )   PDF (2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农业信息化的概念定位、发展环境、主要问题和当前工作重点作了阐述。提出农业信息化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整修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问题,在制定计划和方案时,要注重构造包括基础设施、机构业务、制度体制、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环境,实施综合推进方案。同时要发扬“统一领导,集中攻关,大力协同”的“两弹一星”糖神,以先进的管理机制,实现农业信息化的超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