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成晨, 索海翠, 罗焕明, 安康, 刘计涛, 王丽, 单建伟, 杨少海, 李小波. 化肥减施和施肥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块茎氮素积累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9): 173-182. |
[2] |
朱利霞, 陈居田, 徐思薇, 陈如冰, 李俐俐. 生物炭施用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动态变化[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8): 193-200. |
[3] |
胡广发, 全腊珍, 邹运梅, 沈徽, 匡新鹏, 黄从辉. 农田残膜机械回收膜土分离装置设计与试验[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7): 82-92. |
[4] |
齐欣, 司玉坤, 赵亚南, 黄玉芳, 闫军营, 孙笑梅, 叶优良. 不同氮肥在不同土壤中对小麦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7): 172-181. |
[5] |
于显枫, 张绪成, 缪平贵, 方彦杰, 马一凡, 王红丽, 侯慧芝. 深施肥对立式深旋耕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7): 182-190. |
[6] |
胡朝华, 刘曰明, 庞孜钦, 袁照年. 农田土壤活性氮损失现状和生物炭调控途径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6): 120-129. |
[7] |
何甜甜, 刘天, 云菲, 马彩娟, 符云鹏. 生物炭对农田N2O排放的影响机制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5): 124-131. |
[8] |
黄丽1,2,邓毅书1*,浦恩堂2*,代雪芳2,李文希2. UPLC-MS/MS同时检测蔬菜中三种杀菌剂残留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3): 99-104. |
[9] |
王秀娟,解占军,韩瑛祚,娄春荣,董环,何志刚. 有机培肥对土壤肥力及玉米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3): 132-138. |
[10] |
王嘉元1,秦富仓1*,杨振奇2,任小同1,芳菲3,张颖4. 黄土残塬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3): 156-165. |
[11] |
胡旭凯,陈居田,朱利霞*,李俐俐*. 干湿交替对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2): 141-149. |
[12] |
范娜,彭之东,白文斌*,赵建武. 微生物菌剂对土壤酶活性及高粱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2): 185-192. |
[13] |
梁琴, 周泽弘, 马雪清, 漆燕, 蒋进, 韩文斌, 全紫曼, 莫坤, 李胜, 曹卫东. 绿肥翻压与氮肥减施对水稻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10): 124-130. |
[14] |
内蒙古中部区干旱指数演变及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内蒙古中部区干旱指数演变及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10): 161-170. |
[15] |
刘倩1,2,李纪潮1,左应梅1,杨天梅1,杨美权1,张金渝*. 有机覆盖三七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1): 162-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