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宝石, 刘文科, 王奇, 查凌雁, 张玉彬, 周成波, 邵明杰. 根区施用硝化抑制剂DMPP对不同栽培方式下黄瓜产量及根区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9): 184-192. |
[2] |
程云霞§, 吴慧§, 刘迁杰, 时振宇, 贾凯, 陈奕琳, 俞安伟, 申金秀. 不同剂量保水剂对袋式复合沙培辣椒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8): 55-62. |
[3] |
耿泽栋1,杨万能1,李峰2,戴雄泽3,4,欧立军3,4,邹学校3,4,冯慧5*. 基于机器视觉辣椒截面性状提取方法[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2): 105-114. |
[4] |
李宝石,刘文科*,李宗耕,张玉彬,查凌雁,周成波,邵明杰. 设施甜椒土垄内嵌式基质栽培垄的N2O排放通量昼夜变化[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2): 177-184. |
[5] |
赵兴丽1,陶刚2,3*,娄璇4,顾金刚5*. 钩状木霉在辣椒根际定殖动态及其对辣椒疫病的生物防治[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22(5): 106-114. |
[6] |
杨佳佳1,刘义飞1*,刘文科1,2*. 垄沟填埋秸秆发酵物对SSC番茄根区温度、CO2释放及番茄生长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22(12): 137-145. |
[7] |
王薇,李泳,王伟,边雪,李熙英*. Y-S-Y12发酵液和生物质热解液混配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及作用机理[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22(10): 129-138. |
[8] |
刘中良1,谷端银1,张艳艳1,焦娟1,高俊杰1*,刘世琦2,田晓飞3. 水氮因子耦合对日光温室基质栽培番茄品质、产量及水氮利用率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9, 21(2): 111-119. |
[9] |
陈芳1,谷晓平1*,孟平红2,胡家敏1,于飞1,李桂莲2,代云昌3 . 基于GIS的贵州辣椒气候适宜性区划[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 20(9): 79-85. |
[10] |
孙颖材,董泰丽*. 能源玉米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地甲烷产量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 20(7): 91-97. |
[11] |
顾勇1,谢云波1,张永辉1,蔡艳2,沈杰2,宋杨2,周泽弘2,李斌3,李冰2*. 不同种植模式下烤烟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动态变化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 20(4): 115-122. |
[12] |
李宗耕,傅国海,刘文科*. 日光温室四种土垄内嵌式基质栽培垄甜椒根区与垄侧昼夜温度变化特征[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 20(2): 108-115. |
[13] |
贾健1,朱金峰2,杜修智3,王蒙蒙1,许自成1*.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酶、烤烟生长及烟叶致香成分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6, 18(3): 141-149. |
[14] |
于宏祥1,杨睿1,王树鹏1,吕剑1,郁继华1*,颉建明1,李秀芳2. 有机基质配方对温室辣椒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 2015, 17(3): 107-115. |
[15] |
徐小万1,2,雷建军2,李颖1,王恒明1,徐晓美1,罗少波1. 基于数学模型的辣椒芽期耐高温多湿性综合评价方法[J]. , 2013, 15(6): 174-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