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0年 第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0-04-15
    领导讲话
    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科技部韩德乾副部长在“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
    2000, 2(2):  3-7. 
    摘要 ( )   PDF (2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为了有效解决农产品的出路和增值问题,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实现产业化,今天我们组织召开“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发展研讨会”,我代表科技部,向来自有关部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企业集团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刚刚结束,再过几天即将迎来祖国50年华诞,在这样一个充满希望和喜庆的日子里,

    重要文章摘录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2000, 2(2):  8-8. 
    摘要 ( )   PDF (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开展新的农业科技革命,逐步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高效率转化科研成果的技术推广体系,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农业科技工作要以市场为导向,

    农业科技政策连载
    产前领域
    原国家科委
    2000, 2(2):  9-14. 
    摘要 ( )   PDF (3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科技导向,更好地落实科教兴农战略,本刊将连载原国家科委颁布的《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一书中的部分内容。正如其“内容提要”中说:“中国农业科学技术政策是指导未来5~15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与改革的蓝皮书。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19个学科或领域以及全国8大区域的农业科技发展方向与原则、重点领域与关键键技术及主要措施都做了全面的规定。对乡镇企业的科技政策也做了规定”。

    专题调研
    许昌市农业技术推广对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启示
    刘燕华 王宏广 杜彦坤
    2000, 2(2):  15-17. 
    摘要 ( )   PDF (1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世界一些国家农业推广体系的几种主要模式。并就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推广体系,作者于不久前在河南省许昌市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生物基因工程
    我国棉花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贾士荣
    2000, 2(2):  18-20. 
    摘要 ( )   PDF (1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概述了我国棉花基因工程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就。经近10年的努力,研制出单价Bt和双价Bt/CpTI转基因抗虫棉,已审定的品种正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累计种植面积达13.7万hm^2。同时还相应地建立了一整套Bt棉的实用化配套技术,包括遗传纯舍、良种繁育、栽培、抗虫性鉴定、Bt蛋白表达量检测、棉铃虫的抗性治理、棉田害虫综合防治以及安全性评估技术等。棉花抗病基因工程和棉纤维品质改良的基因工程也取得了进展。

    中国抗虫棉GFM Cry1A杀虫基因的合成及表达载体构建
    郭三堆 崔洪志
    2000, 2(2):  21-26. 
    摘要 ( )   PDF (2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晶体蛋白Cry1A(b)和Cry1A(c)的氨基酸序列,采用植物偏爱密码子,人工合成了全长1824bp的融合GFM Cry1A Bt杀虫基因,并构建了带有多个表达调控元件的该基因高效植物表达戢体pGBI1214AB,以及该基因和修饰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基因的双价杀虫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GBI1214ABC。经在烟草中验证,这两种表达载体在植物中可高效表达并赋予转基因烟草抗虫性。为我国抗虫棉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花粉管通道法介导的棉花遗传转化
    倪万潮[1] 郭三堆[2] 贾士荣[2]
    2000, 2(2):  27-32. 
    摘要 ( )   PDF (3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花粉管通道法介导的遗传转化是一种借助于植物自身的种质细胞卵细胞或受精卵为转化对象的直接转化技术。作为一种颇具特色的转基因技术,由于具备无基因型限制和易于实现大规模基因转化的特点,可以在任何开花植物和不同物种之间实现基因的转移,使得受体物种在获得新的基因型的同时,也获得转基因所表达的新的表型性状,由此成为为农作物转基因育种的崭新技术途径。利用花粉管通道法,成功地进行了棉花的抗虫/抗病的基因工程,获得了多种实用化的抗虫/抗病转基因棉花新品种(系),进入了棉花大面积生产。

    转基因植物产业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王琴芳 薛爱红 黄大昉
    2000, 2(2):  33-36. 
    摘要 ( )   PDF (2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从1983年首次获得转基因植物以来,植物基因工程迅速发展,并进入产业化生产。本文简要综述了国内外转基因植物产业化现状,并就今后我国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与产业化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主要科研成果
    2000, 2(2):  37-38. 
    摘要 ( )   PDF (1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生物技术研究所),其前身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于1986年6月成立,现有职工90人,其中科技人员78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占科技人员总数的一半以上。科技人员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员7人,副研究员15人,博士生导师4人。拥有5200m^2的实验楼和600m^2的温室,

    中国棉花生产与科技发展
    喻树迅 魏晓文
    2000, 2(2):  39-42. 
    摘要 ( )   PDF (2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章阐述了我国棉花生产的发展、波动及其原因,剖析了棉区布局的演变和生产的宏观调控方法。同时对我国棉花科研的成就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从生产、科研、行政和服务等领域,提出提高和发展棉花生产和科研水平的措施。

    国外农作物生物技术重大科学工程(基地/中心)建设的一些情况
    戴小枫 王韧 贾继增 黄大昉
    2000, 2(2):  43-44. 
    摘要 ( )   PDF (1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转基因植物为重点之一的农业生物技术在80年代中期取得了重大突破,90年代初开始迅速走向商品化和产业化。这种起爆式的迅速发展与一些国家政府和社会重视大型农业生物技术综合研究基地建设分不开,特别是研究、开发设施的现代化、智能化和试验规模的集约化极大地推动了生物技术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和转化。

    资源与技术
    中国作物遗传资源的多样性
    郑殿升
    2000, 2(2):  45-49. 
    摘要 ( )   PDF (2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作物遗传资源异常丰富,全国编入作物遗传资源目录的已达35万份以上,这些资源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作物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和野生近缘植物丰富。据统计,我国的主要作物种类有600多种,其中起源于本国的约300种。经过漫长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了爹种多样的类型,如稻种资源有两个亚种,50个变种和962个变型,仅普通小麦的变种已达127个,居世界第3位。与此同时,还具有丰富多样的作物野生种质资源。

    中国降水量与农田需水量
    苏人琼 陈远生
    2000, 2(2):  50-53. 
    摘要 ( )   PDF (1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我国热量和降雨量地区分布对农作物栽培制度的影响,分析了各地区农田需水量,获得了我国降雨量基本大于农田需水量,农业充分利用降水量的节水潜力很大。

    关于北京市农用水资源商品化和可持续利用
    2000, 2(2):  54-54. 
    摘要 ( )   PDF (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京市的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结果必然进一步挤占农业用水,加上上游拦截和气候变化,未来农业水资源形势很可能比原来预计的更加严重。为此,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北京农业经济学会、北京水利学会、北京气象学会于1999年10月28日举行了专题研讨会,就北京市农业水资源的商品化与可持续发展途径提出以下建议:

    大田作物化控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王熹 陶龙兴
    2000, 2(2):  55-61. 
    摘要 ( )   PDF (1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化控”系作物生长发育的化学调控的简称。由于科学家致力于植物激素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使得应用植物生长物质有效地调控作物生长发育诸多的进程成为可能,并由此形成了许多效益显著的作物化控技术。作者预计21世纪的作物生产仍然首举遗传育种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其后,作物化控技术仍然会发挥一定的生产力作用。

    稻叶气孔性状研究新方法
    陈温福 程红卫 徐正进 刘丽霞
    2000, 2(2):  62-62. 
    摘要 ( )   PDF (1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对观测植物叶片气孔性状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出专用于水稻叶片气孔性状观测的“脱硅刮制法”。该方法通过对材料的固定、脱硅、刮制、染色和透明,最终做成可永久保存的封藏片。用该方法研究稻叶气孔性状,具有图像清晰,观测结果准确等优点,并可通过显微摄影直接在照片上观测气孔大小,密度及排列方式,使原本麻烦的稻叶气孔性状观测变得简单易行。

    测定乙酸氧化代谢的单元模型方法研究
    王中华[1] 张录达[2] 冯仰廉[3]
    2000, 2(2):  63-65. 
    摘要 ( )   PDF (1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瘤胃发酵产生高乙:丙酸比例挥发性脂肪酸时,对于是否存在乙酸体内代谢的无效循环氧化尚有争论。已往的大量呼吸测热研究因得出不同的结果而未能澄清这一问题。本文在建立描述乙酸体内代谢的三个单元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辨识理论推导了辨识模型中速率常数的公式和建立了辨识方法,从而为用同住素示踪方法研究乙酸的体内代谢氧化问题开辟了途径。

    作物水分生理与调节
    挖掘作物抗旱节水潜力——作物对多变低水环境的适应与调节
    山仑 邓西平 苏佩 张岁岐 黄占斌 张正斌
    2000, 2(2):  66-70. 
    摘要 ( )   PDF (2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针对半干旱地区多变低水的实际田间环境,讨论了作物对不同干旱类型的反应,适度干旱后复水的生理补偿效应,不同类型作物在干湿交替条件下的差异,以及增强作物对多变水环境适应的技术。同时,就多变低水环境的概念、作物对多变低水环境的适应机理以及作物抗旱生理研究与旱农生产实际相衔接等问题提出了若干看法。

    园艺技术开发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现状与展望
    蒋卫杰 刘伟 余宏军 郑光华
    2000, 2(2):  71-75. 
    摘要 ( )   PDF (2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是90年代中期由我国首创的一项农业新技术,它把有机农业导入无土栽培,突破了无土栽培必须使用营养液的传统观念,为无土栽培这一农业新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本文详述了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发展历史、特点、系统构造、目前的研究进展和推广状况,以及将来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国内外枣树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
    刘孟军
    2000, 2(2):  76-80. 
    摘要 ( )   PDF (2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概述了国外尤其是韩国的枣树分布、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论述了我国枣树从分布、品种构成、栽培技术、贮藏加工、分级包装和对内时外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现状;从宏观调控、品种结构、生产技术及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方面剖析了当前我国枣树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立足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我国枣树业的发展战略和时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