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媛1,王秀兰1*,冯仲科1,孙素芬2,张浪3,4,刘培斌5. 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主要树种冠幅预测模型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22(4): 94-101. |
[2] |
梁玉刚1,李静怡1,王丹2,余政军1,黄璜1*,陈灿1*. 垄作稻鱼鸡共生对水稻群体生长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22(11): 165-175. |
[3] |
淮贺举1,2,孙宁2,史磊刚2,李奇峰2,胡海棠2,陶欢2,李存军2*. 东北地区春玉米生育期内气候资源变化特征[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22(1): 98-105. |
[4] |
卢宪菊1,2,郭新宇1,2*,温维亮1,2,于泽涛1,2. 东北地区春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建立和验证[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9, 21(11): 77-83. |
[5] |
王多多1,贾文晓2,王志保1,张瑞峰1,陈美田1,蔡永立1*. 基于Landsat影像的崇明岛东滩土壤盐分遥感反演技术[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 20(3): 55-63. |
[6] |
王双喜1,2§,束美艳3§,顾晓鹤2*,杨贵军2,张继超1,韩东4,郭伟5. 利用Beer-Lambert消光定律遥感反演玉米叶面积指数[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 20(12): 67-73. |
[7] |
张建军,马明生,樊廷录,赵刚,党翼,王磊,李尚中 . 留膜留茬免耕栽培对旱地春玉米耗水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 20(12): 107-114. |
[8] |
唐海明,肖小平*,汤文光,汪柯,郭立君,李超,程凯凯,杨光立. 不同施肥模式和覆盖方式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6, 18(4): 93-100. |
[9] |
傅坤亚1,2,张文宇2,曹宏鑫2*,朱艳1*,沙依然·外力2,. 基于光谱的作物病虫害监测研究进展[J]. , 2014, 16(5): 90-98. |
[10] |
梅闯1,覃伟铭2,木合塔尔·扎热1,杨振1,刘娟1,李疆1. 库尔勒香梨冠层光合有效辐射研究初探[J]. , 2012, 14(2): 127-133. |
[11] |
汤文光1,唐海明1,肖小平1,杨光立1,李茂松2. 不同保水措施对南方季节性干旱区春玉米的影响[J]. , 2011, 13(3): 102-107. |
[12] |
李刚,杨志勇,钦佩. 高光谱遥感数据估算蓖麻初级生产力主要参数研究[J]. , 2009, 11(5): 114-118. |
[13] |
李绍长[1] 田永浩[2] 等. 新疆春玉米源库关系及其栽培措施的调控[J]. , 2001, 3(5): 50-53. |
[14] |
李少昆[1] 吕新[2]. 新疆春玉米超高产栽培的实践与探索[J]. , 2000, 2(3): 43-46. |
[15] |
殷春渊,王书玉,薛应征,刘贺梅,张栩,孙建权,王和乐,胡秀明. 氮肥处理对新稻18号水稻产量及叶片形态特征的影响[J]. , 1, 1(1): 101-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