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9年 第11卷 第S2期    刊出日期:2009-12-31
    综述
    我国玉米杂交优势利用回顾与未来育种改进遗传性状的前瞻
    曾孟潜
    2009, 11(S2):  1-6. 
    摘要 ( )   PDF (6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回顾了我国玉米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启蒙与创建阶段(1926-1948)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1949至今),在品间杂交、双杂交、三系杂交直至单杂交利用阶段杂交优势利用发展历程;提出我国杂交玉米研究发展的特点与明显的收益;指出期间应用综合育种方法技术选育成功的一些优秀骨干系,对未来育种起着较大的启迪效果;讨论并展望了未来育种改进遗传性状、育种目标、育种理念和杂交优势定义的问题。未来育种要求提高耐密性、低密度无胁迫下单株杂交优势和生物学与非生物学逆境抗性以及包括光合性能在内的一些生理特性。

    新质源(CMS-FA)杂交稻育种技术探索与研究
    王乃元
    2009, 11(S2):  7-12. 
    摘要 ( )   PDF (4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据“植物细胞质-细胞核多育性基因基础上的核质互作雄性不育”遗传学原理,通过系统探索研究,从野生稻中发掘一种与野败(CMS-WA)型、红莲(CMS-HL)型恢保关系不同的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称为新质源(CMS-FA)。选育鉴定了系列新质源优质米不育系。育成首个新质源杂交稻金农2优3号参加福建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2007-2008两年平均比对照增产9.07%,稻米品质符合三等食用籼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新质源杂交稻丰富了杂交稻细胞质遗传多样性,提高杂交稻稻米品质和产量潜力,实现杂交稻高产和优质统一,为继续推进杂交稻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山西中部小麦育种现状与思考
    裴自友,温辉芹,王晋
    2009, 11(S2):  13-17. 
    摘要 ( )   PDF (4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部麦区是山西小麦的主产区之一,但近年由于种麦效益同比低,种植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综述了山西中部小麦育种的研究概况,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发展目标。

    华疆所大豆育种现状与展望
    徐玉花,李升,单利民
    2009, 11(S2):  18-20. 
    摘要 ( )   PDF (2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了黑龙江省农垦科研育种中心华疆所近年来大豆育种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华疆所的大豆育种通过株型选育解决了大豆高大繁茂与通风透光不良的矛盾,显著提高了大豆产量;解决了大豆高油与高产、早熟的矛盾,填补了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高油大豆的空白。华疆所育成的大豆品种是黑龙江省北部及内蒙古的主栽品种,每年在国内推广面积达66.7万hm2以上。 对华疆所的大豆经验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吉林省大豆生产的现状及发展潜力浅析
    王英男1,王洋1,杨光宇1,马金保2,陈长学2,杨文华2,郭德广2
    2009, 11(S2):  21-24. 
    摘要 ( )   PDF (3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吉林省大豆生产的历史及现状的分析,阐述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优势和潜力,并对如何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提出建议。

    沧州大豆产业技术需求及发展对策
    曹金锋1,陈桂林2,卢思慧1,胡铁欢1,高广居1,王如芳1,徐泽茹1,吴凤训1
    2009, 11(S2):  25-27. 
    摘要 ( )   PDF (2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9年1月对河北省沧州范围内的沧县、青县、黄骅、河间、献县5个重点县市开展了大豆产业需求调研。直接深入到农户、种子销售企业、大豆加工户、及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等进行面对面交流。对反馈的意见和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类统计,再对调研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预测大豆产业各领域需优先解决的问题,明确大豆产业的基本技术需求。

    发展高粱产业促进内蒙古农村经济更快发展
    马尚耀,成慧娟,王立新,葛占宇,严福忠
    2009, 11(S2):  28-30. 
    摘要 ( )   PDF (2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分析高粱的高产特性、抗旱特性、抗盐碱特性、抗涝特性及食用、饲用、能源等方面的广泛用途出发,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的自然环境阐述发展高粱生产的优势及对内蒙古粮食生产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高粱产业促进内蒙古农村经济稳步增长的对策。

    研究报告
    粳稻产量构成因素的遗传特性对产量的影响分析
    耿文良,单平义,肖立富
    2009, 11(S2):  31-34. 
    摘要 ( )   PDF (2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松辽06-6和吉玉粳两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 2006-2008年连续三年在其适应种植区域进行异地多点正常栽培条件下,研究其穗大小、穗粒数、千粒重等遗传特性对产量的影响。经过三年试验结果表明:品种的产量与穗数、粒数、结实率,均达到显著水平,而与穗长和穗粒数未达到显著水平。初步明确了粳稻品种的丰产性好坏主要取决于株型、分蘖力、成穗率、穗粒数和结实率,为育种家选育既高产又稳产的粳稻品种,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浅析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水稻新品种松辽6号产量的影响
    耿文良,单平义,耿晓君,耿晓红,冯晓涛,肖立富
    2009, 11(S2):  35-36. 
    摘要 ( )   PDF (1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氮肥是水稻产量的限制因子,试验研究了在水稻田中等肥力条件下,施用不同的纯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限制水稻产量的纯氮施用量为180 kg/hm2,但这仅是对水稻新品种松辽6号一年的试验结果,是否为最佳施用纯氮量,需待进一步试验研究,以期得出更合理的结论,提高水稻产量。

    水稻新品种异地生态鉴定试验丰产性、稳产性研究
    耿晓君1,周波2
    2009, 11(S2):  37-42. 
    摘要 ( )   PDF (3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据各参试水稻新品种为材料,在各试验点与各年份试验的基础上,经过数理统计和相关因素的科学分析,依次进行比较,从而鉴定各水稻新品种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试验丰产性。同时以同一试验点所有参试品种产量的平均值为环境指数,称自变量,以各个参试品种的产量均值为依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以便确定每个参试品种的稳定性,为水稻新品种推广应用于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对今后选育水稻新品种具有指导意义。

    一种新的水稻种子碱性脂肪酶活性快速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张瑛1,2,吴跃进1,何成芳1,刘洁1,蒋家月1
    2009, 11(S2):  43-45. 
    摘要 ( )   PDF (2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生物碱性脂肪酶研究及其应用均非常广泛,而关于水稻种子碱性脂肪酶却知之甚少。介绍一种新的水稻种子碱性脂肪酶活性平板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筛选碱性脂肪酶活性高低不同的材料以研究碱性脂肪酶在稻谷加速老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碱性脂肪酶检测方法及其在稻谷人工老化过程中的作用对揭示稻谷储藏特性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小麦与大麦正反交杂种幼胚离体培养效果研究
    朱晋云,许玉娟,亢秀丽,杨丽萍,李楠
    2009, 11(S2):  46-49. 
    摘要 ( )   PDF (3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探讨普通小麦与栽培大麦正反交杂种幼胚离体培养效果,采用幼胚直接成苗和幼胚-愈伤组织成苗两种培养方法进行杂种幼胚离体培养。结果表明,采用幼胚直接成苗培养法,小麦石4185×大麦W30胚培出苗率为28.71%,胚拯救成功率为13.04%,移栽存活率为28%;大麦W30×小麦石4185胚培出苗率为38.83%,胚拯救成功率为17.51%,移栽存活率为34.21%。采用幼胚-愈伤组织成苗培养方法,小麦石4185×大麦W30胚培出愈率为16.67%,移栽存活率为88.41%;大麦W30×小麦石4185胚培出愈率为1045%,移栽存活率为89.29%。说明通过幼胚-愈伤组织成苗培养法可以获得大量健壮再生植物,是普通小麦与栽培大麦正反交杂种幼胚离体培养的理想方法。

    玉米种质系谱——武105和原武02类群的划分与论述
    张学信,王均邦,徐书兴,王春雨,邓永林,王敏邦,刘少坤
    2009, 11(S2):  50-55. 
    摘要 ( )   PDF (7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1957-2004年近50年对全国玉米自交系衍生系的种质变化材料进行广泛的收集、积累与整理研究,笔者将武105和原武02类群划分为玉米系谱十大种群之第二类。武105为优良自交系品种,在顶交种、双交种、三交种、早熟单交种方面得到了广泛利用,并进一步育成了陕单一号、黄白一号、陕单七号等,后又衍生了武109、天4等优良改良系,组配成了陕单号、户单号主要推广骨干杂交种; 山东农业科学院通过辐射处理育成原武02后,进而衍生改良了原齐号、鲁原133、鲁原92等后续系,形成了新的衍生分枝,也得到了广泛的利用;后续又衍生成新的改良系,在江苏省苏玉系列品种中占有很大比重;另在吉林通化、福建一脉相承,得到应用。武105种质西种东移,南延北扩,丰富了我国玉米种质基因库。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在筛选油菜抗(耐)旱材料中的应用初析
    符明联1,2,李根泽2,杨清辉1,王敬乔2
    2009, 11(S2):  60-62. 
    摘要 ( )   PDF (2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20%、22%、24%、26%四种浓度的PEG6000,对大田试验中表现不同抗(耐)旱的油菜甘、芥种间杂交后代材料进行发芽试验,分析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发芽试验筛选油菜抗(耐)旱材料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油菜抗(耐)旱材料筛选中,种子处理的PEG6000浓度以22%~24%为宜,发芽时间以4~8 d为宜。在PEG6000处理浓度低于22%时,发芽指数可作为一个必要的参考指标。

    大棚瓜薯间作甘薯种植密度的探讨
    高东1,周红培2
    2009, 11(S2):  63-65. 
    摘要 ( )   PDF (2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随着设施保护地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大棚西瓜发展很快,西瓜间作甘薯成为农民高效增收的一项简单易行的农业新技术。甘薯常规株距25 cm,受西瓜行距的制约,密度为26 250株/hm2,密度小使产量效益受影响。试验证明将株距适当缩小至17 cm,密度控制在37 500株/hm2左右,是较为合理的密度。

    小豆种质资源粒色与叶色相关研究
    濮绍京,银春霞,雷广军,赵波,万平
    2009, 11(S2):  66-69. 
    摘要 ( )   PDF (3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CIE L*a*b*表色系研究126份红粒小豆栽培种质资源的粒色与叶色相关性。结果表明,北京地区中早熟和中熟类型小豆粒色与叶色存在较密切的关系;小豆盛荚期叶色与粒色相关度较高;通过叶色间接选择粒色,盛荚期选择叶片亮度较暗、绿色浅的植株,获得粒色优良材料的可能性较大。

    云南怒江普通菜豆地方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张运锋1,黄光和1,樊应虎1,谭学林2
    2009, 11(S2):  70-73. 
    摘要 ( )   PDF (3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从云南怒江地区收集的18份地方品种普通菜豆种质资源和从昆明收集的2份栽培品种,对20份材料采用形态学观察和RAPD分析,研究了云南怒江地区普通菜豆地方品种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种内亲缘关系及其一些农艺性状,为普通菜豆种质资源优良基因发掘和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贵引07-15等果蔗新品种(系)高产、稳产及适应性的分析评价
    易代勇,周正邦,朱文华,李向勇,王代谷
    2009, 11(S2):  74-77. 
    摘要 ( )   PDF (3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高稳系数法和农业试验统计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贵引07-15等四个果蔗新品种区试、生产示范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黔蔗00-126、贵引07-15、贵引07-16、贵引07-04在区试中,新植蔗平均产量比对照新植蔗平均产量分别增产48.15%、31.16%、26.67%、24.74%,宿根蔗平均产量比对照分别增产3236%、28.49%、34.56%和7.35%,增产效果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3个生产示范点平均产区试点和生产示范中都表现高产。四个品种(系)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两项指标值都很小,说明四个品种(系)变异程度小,品种适应性好;而且,每个品种(系)的高稳系数(96%<HSCi<134%)都很高。综合说明四个品种(系)的高产性好、稳产性高,而且适应性较强,可以在海拔800 m以下各蔗区大面积应用推广。

    甘葵二号的应用效果及评价
    孙为民,孙涛,张艳杰,王晶
    2009, 11(S2):  78-81. 
    摘要 ( )   PDF (3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选出适宜甘南县种植,并能有效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优势作物和优质品种,将甘南县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定位在具有比较优势的以“甘葵二号”为主导品种的食用葵花生产上。“甘葵二号”适应性强、抗病性强、品质好,开发潜力大。

    选育报告
    香型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宜香101的选育与应用
    吕泽林,邓贤康,杨航
    2009, 11(S2):  82-84. 
    摘要 ( )   PDF (2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宜香101是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优质不育系宜香1A与自育重穗型强恢复系贡恢101组配而成。2004-2005年参加四川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189.8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6.78%;2005年四川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836.3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88%。宜香101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病性和抗逆性强等特点,广泛适用于我国南方稻区种植。2006年4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

    优质长粒粳稻恢复系C470及其改良利用
    张晓东,洪立芳,张立全,李向龙
    2009, 11(S2):  85-87. 
    摘要 ( )   PDF (2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培矮645/轮廽422组合选育的C470,谷粒长宽比3∶1,株叶形态偏籼,育性亲和性与米质为粳型,垩白率和垩白度可达国优一级,配组优势和品质能同步提高,可以作为IR24质型粳稻恢复系和优质亲本利用,其恢复谱窄,不耐寒等缺点正在改良中。

    水稻新品种松辽5号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初探
    肖立富,单平义,耿文良
    2009, 11(S2):  88-90. 
    摘要 ( )   PDF (2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据松辽5号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性,在其适应种植区域,多年多点示范试种的基础上,提出其相适应的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为进一步在生产上应用推广松辽5号获得较好的产量提供参考。

    水稻新品种松辽6号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李继增,李晶
    2009, 11(S2):  91-93. 
    摘要 ( )   PDF (2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6号系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0年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系普法育成的水稻新品种,具有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米质优良,适应性广等特点,具有较强的稻瘟病性抗性水平,生育期间、年度间及地区间较为稳定,属钝感型品种,最高产量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增产8.1%。

    粳稻新品种松辽08-216选育及栽培技术初探
    李玉明1,耿文良2
    2009, 11(S2):  94-96. 
    摘要 ( )   PDF (2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辽08-216是公主岭市松辽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0年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系谱法育成的粳稻新品种。其特性生育期适中,丰产性好,抗逆性强,品质优良,适应性广。生育期和抗稻瘟病能力,年度间和地区间较为稳定,产量潜力较大,最高产量比同熟期对照品种增产9.7%以上。

    优质粳稻新品种九稻67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刘才哲1,徐金华2,张群1,王瑞霞1
    2009, 11(S2):  97-98. 
    摘要 ( )   PDF (1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九稻67号是吉林市农业科学院水稻所以早熟、优质、抗寒性极强水稻品种龙粳8号(龙选948)为母本,以大穗、优质、抗病水稻品种通育211为父本进行品种间有性杂交,后代穿梭选育,系谱法处理育成的大穗型优质水稻新品种。2009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品种产量、抗性、米质等特性、适宜种植区域,并针对品种特性提出了高产栽培要点。

    北方一季水稻旱种栽培技术与效果
    孙永1,李坤山2
    2009, 11(S2):  99-101. 
    摘要 ( )   PDF (2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历经多年在干旱少雨或水源缺乏地区以及涝洼地、尿炕地进行异地多点旱种生态试验研究,初步摸索出一套水稻旱种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旱种在保证产量和收益基础上,节省投入、简便易行,使农民纯收入提高。

    高产抗倒广适冬小麦新品种石麦18号
    史占良,郭进考,何明琦,蔡欣,底瑞耀,刘彦军,张士昌
    2009, 11(S2):  102-103. 
    摘要 ( )   PDF (1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石麦18号小麦品种的亲本组合、亲本特点、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突出优点、适宜区域和栽培技术要点。

    大穗型丰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及应用
    李生荣,杜小英,周强,任勇,李太军
    2009, 11(S2):  104-109. 
    摘要 ( )   PDF (5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穗型小麦新品种选育研究中首次提出“品种商品性育种”理念,以“矮秆为基础,穗重为中心,抗病为前提,调整株叶型,提高穗粒数”的育种策略为指导,育成绵阳30号、绵阳33号和绵阳35号三个大穗型品种,达到“田间植株有看相,收后籽粒有卖相”的商品性要求,通过品种审定,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推广面积186.47万hm2,新增产值9.87亿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本文重点介绍了大穗型品种的选育方法与技术,以及品种推广应用情况。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邢麦6号
    景东林
    2009, 11(S2):  110-111. 
    摘要 ( )   PDF (1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了刑麦6号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生物学特性、产量表现、适宜区域和栽培技术要点。

    国审小麦新品种秦农142选育研究
    杜运科,任雅琴,陈三乐,孙军仓,王忠景
    2009, 11(S2):  112-115. 
    摘要 ( )   PDF (3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秦农142的亲本选配、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配套技术和产业化等方面的介绍与分析,对目前作物常规育种中产量结构、育种方法、栽培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

    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克丰12号
    邵立刚,王岩,李长辉,马勇,车京玉,高凤梅,张起昌,刘宁涛
    2009, 11(S2):  116-117. 
    摘要 ( )   PDF (1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丰12号小麦新品种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选育而成,2007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克丰12号。该品种为春性,中晚熟,出苗至成熟期为92 d左右,平均产量为3 995.6 kg/hm2,适应在黑龙江省的北部地区、内蒙古的东部地区及其相似生态条件下栽培。

    GS旱地小麦新品种——洛旱7号
    吴少辉,张学品,杨洪强,冯伟森
    2009, 11(S2):  118-120. 
    摘要 ( )   PDF (2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洛旱7号是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最新选育而成旱地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和河南省审定。详细阐述了该品种的选育技术、品种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品种的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华金甜1号选育报告
    叶绍文,许奕进,朱霞
    2009, 11(S2):  121-123. 
    摘要 ( )   PDF (4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金甜1号”是2009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的优良甜玉米单交种(粤审玉2009011),产量和品质均超过国审品种“华宝甜1号”和“金凤5号”。两年省区试中,产量均比对照品种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在生产试验中,全省5个点均比对照增产,鲜苞产量全部超过15 000 kg/hm2,平均达16 969.5 kg/hm2,比对照增产195%,最高产量达18 540 kg/hm2。该品种综合农艺性状良好,丰产性突出,适应性好,抗病和抗倒伏性较强,果穗粗长,甜度高,品质较优。适宜广东省及气候、栽培条件相似地区种植。

    优良玉米自交系鲁原92的选育与应用
    徐立华,周柱华,阴卫军,徐相波,邱登林,韩金龙,许方佐,邢燕菊,丁一
    2009, 11(S2):  124-126. 
    摘要 ( )   PDF (2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鲁原92是利用辐照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选育出的优良玉米自交系,该自交系具有配合力高、抗病、抗旱性好等特点。目前直接或间接利用鲁原92共选育出19个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520万hm2。

    抗病丰产大豆新品种绥农25选育报告
    姜成喜
    2009, 11(S2):  127-129. 
    摘要 ( )   PDF (1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绥农25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经有性杂交育成的大豆新品种。于2007年1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抗病、丰产、节多荚密、通风透光性好、耐瘠薄、耐旱。蛋白质含量3892%,脂肪含量20.24%。生育日数116 d左右,需活动积温2 350℃左右。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666.6 kg/hm2,比对照品种合丰47增产16.1%。适应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广大地区种植,以及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相适应的积温区种植。适宜五月上旬播种,该品种垄作栽培适宜密度23万株/hm2,施种肥260 kg/hm2左右。

    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安豆5号的选育与应用
    柳迅生,谢居林,杨天英,覃志顺,王涛,王永华,张洪龙,丁丽
    2009, 11(S2):  130-132. 
    摘要 ( )   PDF (1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豆5号系贵州省安顺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野生豆ZYD05689与地方品种资源ZDD15633杂交选育而成。2007-2008年参加国家大豆西南山区春大豆组区域试验,综合排名第一位。两年区试平均产量203.8 kg/hm2,比对照滇86-5增产16.2%。2008年参加生产试验产量亦居第一位。其丰产、优质、早熟、适应性广、田间抗病性强、综合性状好,适宜我国西南山区贵州省、云南红河与昭通、湖北恩施及四川凉山等区域内种植。

    大豆新品系“蒙豆30号”选育报告
    张万海,孙宾成,胡兴国,张琪,柴燊
    2009, 11(S2):  133-134. 
    摘要 ( )   PDF (1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蒙豆30号”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97年育成的大豆新品系。该品种以“蒙豆16”为母本,“89-9”为父本,经系谱法选育而成。

    杂交油菜黔黄油21号主要性状及产量表现
    李德文1,魏忠芬1,王军1,张太平2
    2009, 11(S2):  135-137. 
    摘要 ( )   PDF (1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杂交油菜品种黔黄油21号的主要性状进行了阐述,介绍了该品种在试验示范中的种植表现及产量水平。

    抗除草剂谷子杂交种长杂谷2号选育研究
    田岗,王玉文,李会霞,王高宏,史琴香
    2009, 11(S2):  138-141. 
    摘要 ( )   PDF (2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杂谷2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利用“两系法”选育的抗除草剂谷子杂交种,组合为高146×K103。2008年4月10日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五届三次会议审定通过,该品种是我国第一个适合于中晚熟地区种植的谷子杂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