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排行

    Baidu Google scholar CSCD Crossref WebOfScience Sciencedirect
    文章出版日期: 一年内| 两年内| 三年内| 全部

    当前选项: Baidu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我国缓释、控释肥料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
    武志杰[1] 周健民[2]
       2001, 3 (1): 73-76.  
    摘要807)      PDF (192KB)(1626)    收藏

    文章分析了我国化肥生产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概述国内外新肥料研究与开发动态的基础上,阐明了我国缓释、控释肥料研究开发的目标和重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53)
    2. 作物抗旱节水研究进展
    景蕊莲
       2007, 9 (1): 1-5.  
    摘要1076)      PDF (314KB)(1498)    收藏

    发掘利用抗旱节水基因资源,提高作物的抗旱性和水分利用效率,发展生物节水农业,对于缓解水资源危机,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作物抗旱节水的基础理论、鉴定评价技术、基因资源发掘与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问题,并探讨了作物抗旱节水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318)
    3. LED在农业与生物产业的应用与前景展望
    杨其长
       2008, 10 (6): 42-47.  
    摘要1177)      PDF (460KB)(2477)    收藏

    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LED在农业与生物领域的应用正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LED不仅具有体积小、寿命长、耗能低、波长固定与低发热等优点,而且还能根据植物需要进行发光光谱的精确配置,实现传统光源无法替代的节能、环保和空间高效利用等功能。通过对LED在农业与生物领域研究现状的详细阐述,重点介绍了LED的光源特性及其在设施栽培、组织培养、植物工厂和太空农业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并对LED在人工补光、植物工厂、生命保障系统以及与新能源结合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66)
    4. 发展生物质产业
    石元春
       2006, 8 (1): 1-5.  
    摘要921)      PDF (285KB)(1259)    收藏

    介绍了当今全球性能源危机中生物质产业的特殊意义及发达国家在发展生物基产品(biobased products)、生物燃料(biofuels)和生物能源(bioenergy)方面的动向。对发展中国的生物质产业提出了具体建议,包括建设年产5000万t的绿色油田和开辟农业的“第三战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65)
    5. 国外食品安全研究和管理的现状
    任发政 罗云波 等
       2001, 3 (6): 25-29.  
    摘要1429)      PDF (242KB)(3590)    收藏

    本文列举了国外近年来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案例,对其发生的原因及危害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及地区食品安全法规、管理体系及具体操作办法,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以及法规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58)
    6. 农业环境质量与农产品安全
    杨肖娥[1] 朱诚[2] 等
       2002, 4 (4): 3-9.  
    摘要1193)      PDF (379KB)(2662)    收藏

    工农业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农业环境污染、质量退化、生态失衡日趋严重,农产品污染普遍、安全性降低、危害人体健康,制约农业、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所造成的化学污染是农产品安全最为突出的问题。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重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但标准仍不够健全,生产量仍很低。除了管理与监督制度的完善善外,急待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环境质量标准与控制技术的基础研究,包括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各类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环境质量标准,操作规范技术,提高土壤安全生产能力的生物学调控技术及环境和农产品污染的监测技术和预警方法等。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58)
    7. 根际微生态系统理论在连作障碍中的应用
    阮维斌,王敬国,张福锁,申建波
       1999, 1 (4): 53-58.  
    摘要951)      PDF (561KB)(2269)    收藏

    本文简述了我国连作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其危害,分析连作障碍产生的可能机制,主要从病害、线虫、化感作用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导致连作障碍的原因,并应用根际微生态系统理论的原理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56)
    8. 花粉管通道法介导的棉花遗传转化
    倪万潮[1] 郭三堆[2] 贾士荣[2]
       2000, 2 (2): 27-32.  
    摘要950)      PDF (307KB)(1786)    收藏

    花粉管通道法介导的遗传转化是一种借助于植物自身的种质细胞卵细胞或受精卵为转化对象的直接转化技术。作为一种颇具特色的转基因技术,由于具备无基因型限制和易于实现大规模基因转化的特点,可以在任何开花植物和不同物种之间实现基因的转移,使得受体物种在获得新的基因型的同时,也获得转基因所表达的新的表型性状,由此成为为农作物转基因育种的崭新技术途径。利用花粉管通道法,成功地进行了棉花的抗虫/抗病的基因工程,获得了多种实用化的抗虫/抗病转基因棉花新品种(系),进入了棉花大面积生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44)
    9. 我国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董玉琛
       1999, 1 (2): 36-40.  
    摘要752)      PDF (406KB)(991)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27)
    10. 外来生物的入侵机制及其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丁建清
       2002, 4 (4): 16-20.  
    摘要890)      PDF (263KB)(2190)    收藏

    外来生物入侵是近年来生物安全领域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外来生物对我国农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探讨了重要入侵生物的传入、传散机制,提出了包括预防、检疫和生物防 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在内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15)
    11. 我国北方保护性耕作发展中的问题
    张飞 赵明 张宾
       2004, 6 (3): 36-39.  
    摘要935)      PDF (236KB)(1057)    收藏

    本文从农牧交错区的荒漠化问题入手,回顾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分析了我国保护性耕作发展中的限制因素和研究保护性耕作遇到的主要技术问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14)
    12. 植物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选择
    胡瑞波,范成明,傅永福
       2009, 11 (6): 30-36.  
    摘要1896)      PDF (623KB)(2659)    收藏

    实时荧光定量RT-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qRT-PCR)具有定量准确、灵敏度高和高通量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的表达分析。常规qRT-PCR采用相对定量进行分析,其关键步骤是选择合适的稳定内参基因进行校正和标准化。持家基因被广泛用作内参基因,但在所有生理条件下均稳定表达的理想内参基因并不存在。大多数传统内参基因已不能满足qRT-PCR准确定量的要求。基于基因芯片表达数据和EST数据库并结合qRT-PCR,可以筛选稳定性好的新的内参基因。简要综述了植物qRT-PCR内参基因的研究进展,并就内参基因的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03)
    13. 苏云金芽孢杆菌研究回顾与展望
    关雄
       2006, 8 (6): 5-11.  
    摘要1269)      PDF (521KB)(2587)    收藏

    回顾了苏云金芽孢杆菌发展的历史,综述了资源、鉴定与分类、分子生物学包括cry基因、vip基因chi基因、aliA基因,生物信息学、生态学、安全性及产品化等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意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89)
    14. 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分析
    黄立洪 柯庆明 林文雄
       2005, 7 (3): 7-9.  
    摘要871)      PDF (200KB)(1165)    收藏

    利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生态产品的三大特性(产品外部性、公共产品及生态资本性)进行了分析,从而为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了一个较为客观的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88)
    15.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现状与展望
    蒋卫杰 刘伟 余宏军 郑光华
       2000, 2 (2): 71-75.  
    摘要826)      PDF (281KB)(1809)    收藏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是90年代中期由我国首创的一项农业新技术,它把有机农业导入无土栽培,突破了无土栽培必须使用营养液的传统观念,为无土栽培这一农业新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本文详述了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发展历史、特点、系统构造、目前的研究进展和推广状况,以及将来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76)
    16.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与展望
    卢新雄 曹永生
       2001, 3 (3): 43-47.  
    摘要692)      PDF (237KB)(2177)    收藏

    本文简述了国内外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完善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的国家体系及法规建设,保障种质库(圃)的运转经费和加强安全保存技术研究,是确保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得以安全保存和充分利用的关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68)
    17. 作物施硒研究进展
    周勋波[1] 吴海燕[2] 等
       2002, 4 (6): 45-50.  
    摘要716)      PDF (306KB)(1324)    收藏

    硒是环境中的重要生命元素,对人畜的健康有重要影响,作物施硒可以提高食物链硒水平,改善作物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和提高作物产量,但其有效性受硒形态,硒与其它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施硒方式及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展望了今后硒应用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65)
    18. 我国马铃薯产业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柳俊
       2011, 13 (5): 13-18.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1.05.03
    摘要742)      PDF (604KB)(999)    收藏

    马铃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现代农业体系、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中具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目前,马铃薯已成为南方冬季农业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作物和农村经济新的生长点。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围绕产业的相关研究是马铃薯稳定发展的需要,在总结我国马铃薯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基础上,分析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领域和重点研究内容,以期为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63)
    19. 中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陈良玉 陈爱锋
       2005, 7 (2): 67-71.  
    摘要1129)      PDF (295KB)(2410)    收藏

    从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开发及信息服务等多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状况及发展方向,并对今后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出重要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9)
    20. 根际微生态系统理论框架的初步构建
    张福锁,申建波
       1999, 1 (4): 15-20.  
    摘要996)      PDF (2854KB)(1671)    收藏

    本文简述了根际研究的历史进程及根际微生态学的发展概况,讨论了根际微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模型,初步构建了其理论框架,明确了其结构、边界、特征、研究范畴及内容,提出了令后个体、群体水平根际微生态系统理论研究的思路和重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4)
    21. 赤霉素在落叶果树生产中的应用
    周宇[1] 佟兆国[2] 张开春[1] 闫国华[1]
       2006, 8 (2): 27-31.  
    摘要1193)      PDF (341KB)(3161)    收藏

    赤霉素在落叶果树上应用范围很广,具有诱导无子果实的形成、提高座果率、改善果实品质、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果实早熟、延迟果树花期、增加果品贮藏能力和打破休眠的调控作用。文章对其研究进展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3)
    22. 木霉生防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宋晓妍 孙彩云 陈秀兰 张玉忠
       2006, 8 (6): 20-25.  
    摘要858)      PDF (451KB)(2012)    收藏

    木霉是一种重要的生防因子,已成功地用于多种植物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综述了木霉生防作用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时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6)
    23. 中国粮食安全指标的探讨
    刘景辉[1] 李立军[1] 王志敏[2]
       2004, 6 (4): 10-15.  
    摘要697)      PDF (356KB)(1369)    收藏

    本文将众多的粮食安全评价指标归纳为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空间安全、时间安全和市场安全5类,详细地解释出这5类粮食安全的内涵,阐述了影响各类粮食安全的因素,同时还提出各类粮食安全的评价指标及各指标达到安全的最低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6)
    24. 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发展思路与对策
    高翔 胡俊鹏 等
       2002, 4 (6): 68-72.  
    摘要725)      PDF (284KB)(1516)    收藏

    通过对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现状分析,指出了我国农业科技推广存在着诸如重科研,轻推广的传统观念严重,农业科技推广体制,运行机制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科研,推广,教育割裂现象明显,研究和应用推广相脱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几种模式,推广思路及所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5)
    25. 转基因水稻研发进展
    朱祯
       2010, 12 (2): 9-16.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0.02.03
    摘要861)      PDF (805KB)(1852)    收藏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在杂交水稻育种领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转基因技术为水稻育种提供了新的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启动转基因水稻项目以来,我国全方位地开展了转基因水稻育种研究。目前,我国转基因水稻的研究总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转基因抗虫水稻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有可能率先实现产业化,转基因水稻的应用将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0)
    26. 缺磷条件下玉米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樊明寿 徐冰 等
       2001, 3 (3): 33-36.  
    摘要749)      PDF (174KB)(1787)    收藏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玉米根系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与磷营养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从根尖到根基,根组织内的酸性磷酸酶活性逐渐降低,生理代谢最旺盛的根尖部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也最高;②根尖部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不随介质磷供应水平的变化而改变,但在根的基部和中部较老的部位,其组织内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在低磷供应条件下明显高于高磷处理。③玉米根系分泌的和根表皮细胞质外体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沿根轴从根尖到根基也呈递减趋势,但并不随介质中磷浓度的降低而提高。这意味着根系分泌及根质外体的酸性磷酸酶是否能作为玉米磷高效的生理基础之一?胞内酸性磷酸酶是否参与植物体内磷的再运转及在其中的可能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5)
    27. 畜禽粪便高温堆肥及工厂化生产研究进展
    李吉进[1] 郝晋珉[2] 邹国元[1] 张有山[1] 王美菊[1]
       2004, 6 (3): 50-53.  
    摘要735)      PDF (239KB)(1805)    收藏

    对畜禽粪便堆肥化的原理、影响因素及腐熟度做了介绍;对高温堆肥工厂化生产发展概况及工艺参数做了初步的总结,指出发酵过程的实质是微生物作用过程,堆肥调控技术的核心是为好气微生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改进物料预处理,应用适量添加剂,调节C/N比、水分和酸碱度,控制发酵温度和时间,可以优化堆肥过程的环境条件,提 提高微生物活性;加快堆肥化进程,促进堆肥的腐熟;减少氮素损失,保持养分含量,提高堆肥质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4)
    28. 土壤-水稻体系中的重金属污染及其控制
    程旺大[1,3] 姚海根[1] 吴伟[2] 张国平[3]
       2005, 7 (4): 51-54.  
    摘要990)      PDF (300KB)(1723)    收藏

    综述了土壤-水稻体系中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来源、特点,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对作物自身以及对人体可能的危害,探讨了减少土壤-水稻体系重金属污染的途径与措施。提出:水稻在有毒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上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差异,筛选和培育籽粒有毒重金属积累低的品种,是在轻、中度重金属污染土壤上持续生产安全稻米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3)
    29. 关于农业信息化的若干认识与思考
    欧阳晓光[1] 张菊年[2]
       2001, 3 (4): 76-80.  
    摘要636)      PDF (245KB)(1100)    收藏


    本文对农业信息化的概念定位、发展环境、主要问题和当前工作重点作了阐述。提出农业信息化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整修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问题,在制定计划和方案时,要注重构造包括基础设施、机构业务、制度体制、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环境,实施综合推进方案。同时要发扬“统一领导,集中攻关,大力协同”的“两弹一星”糖神,以先进的管理机制,实现农业信息化的超越式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0)
    30. 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
    张博,李思经
       2010, 12 (3): 62-66.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0.03.11
    摘要943)      PDF (480KB)(827)    收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村与城市差距越来越大,而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我国农村信息化的现状做了总体分析,阐释了农村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8)
    31. 水稻超高产群体特征及其栽培技术
    杨建昌[1] 陈忠辉[2] 杜永[3]
       2004, 6 (4): 37-41.  
    摘要806)      PDF (228KB)(1257)    收藏

    水稻产量>12t/hm^2,颖花量应>5万朵/m^2,结实率>80%,千粒重26~28g。超高产群体的特征为:茎蘖苗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达到预期穗数,茎蘖成穗率>80%;冠层叶片挺立,抽穗期叶面积指数7.8~8.8,有效叶面积比例>95%,高效叶面积比例75%~80%;粒叶比[颖花/叶(cm^2)]>0.6;全生育期光合势>550m^2·d/m^2,抽穗至成熟的光合势>230m^2·d/m^2;成熟期总干重23~28t/hm^2,其中抽穗至成熟期积累的干物质占总干重的35%~40%,收获指数>0.51;抽穗期根冠比为0.25~0.29,单茎根系伤流量为210~245mg/h。介绍了水稻超高产群体的关键栽培技术:按叶龄期控制土壤水分的旱育壮秧培育技术;实地实时因种施肥技术;控制低限土壤水势全生育期干湿交替灌溉技术和化学调控技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8)
    32. 河南省小麦超高产品种产量形成特点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郭天财[1] 朱云集[1] 王晨阳[1] 崔金梅[1] 康国章[2]
       2004, 6 (4): 46-50.  
    摘要931)      PDF (238KB)(1257)    收藏

    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对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的群体动态、穗花发育、子粒灌浆和产量构成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实现超高产产量指标栽培管理的关键技术,即对于分蘖成穗率高、穗粒重较低的多穗型品种,应在保持适宜群体头数的基础上,采取拔节期追氮等措施能有效减少小花、子房退化,增加粒数和粒重,提高产量;针对大穗型品种分蘖成穗率低、穗粒重较高的特点,充分发挥其分化小穗、小花数多,穗粒重高的优势,并通过适当加大播量和适期肥水管理,促进分蘖成穗,增加有效穗数,是提高该类品种产量的关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8)
    33. 抓住机遇推进苜蓿产业化进程
    孙启忠 宁布 李志勇 王育青
       2003, 5 (1): 67-70.  
    摘要755)      PDF (220KB)(1052)    收藏

    我国苜蓿种植虽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产业化程度较低,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牧草及饲料作物在农牧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苜蓿产业化的时机已成熟。推进苜蓿产业化首先要积极扶持苜蓿龙头企业,进行苜蓿深加工,其次要提高苜蓿的种植地位,扩大种植规模,第三要加强苜蓿产业化攻关及其发展技术途径的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7)
    34. 区域品牌建设与农产品竞争力
    瞿艳平[1,2] 徐建文[2]
       2005, 7 (4): 65-67.  
    摘要869)      PDF (226KB)(1258)    收藏

    区域品牌是指一个区域内一群生产经营者所用的公共品牌标志;农业生产的区域性特征,决定了区域品牌在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阐述了区域品牌的基本特征,区域品牌对区域农产品竞争力的作用,并分析了目前区域品牌存在的问题,提出创建区域品牌策略的新思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6)
    35. 国内外枣树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建议
    刘孟军
       2000, 2 (2): 76-80.  
    摘要723)      PDF (259KB)(1311)    收藏

    本文概述了国外尤其是韩国的枣树分布、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论述了我国枣树从分布、品种构成、栽培技术、贮藏加工、分级包装和对内时外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现状;从宏观调控、品种结构、生产技术及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方面剖析了当前我国枣树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立足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我国枣树业的发展战略和时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5)
    36. 寡糖激发子及其诱导植物抗病性机理研究进展
    赵小明 杜昱光
       2006, 8 (6): 26-32.  
    摘要1216)      PDF (580KB)(4219)    收藏

    寡糖是一类重要的激发子,能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对几种寡糖激发子及诱导抗性机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植物的细胞膜上有寡糖的受体,寡糖诱导活性氧爆发、引起信号物质NO、H2O2的产生,寡糖激发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寡糖激发抗性相关酶活性提高,诱导产生植物抗毒素。寡糖通过多种途径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4)
    37. 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
    袁学国1,邹平1,2,朱军1,3,吴迪1,4
       2015, 17 (1): 7-14.   DOI: 10.13304/j.nykjdb.2014.505
    摘要812)      PDF (1054KB)(1863)    收藏

    发达的冷链物流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技术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正蓬勃兴起,主要表现在市场前景广阔、第三方冷链物流崛起、基础设施升级、新技术应用和标准的完善等方面。但仍存在着冷链物流成本高、重冷藏轻冷输、设施不配套、布局不合理、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技术创新不足、社会认知不足等诸多制约因素需要消除。从加强冷链物流宏观管理、建立并推广农产品追溯信息系统、推进冷链物流技术创新、加强冷链物流知识宣传、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4)
    38. 解磷微生物研究现状及展望
    吴鹏飞,张冬明,郝丽虹,漆智平
       2008, 10 (3): 40-46.  
    摘要776)      PDF (704KB)(1109)    收藏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土壤中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态无机磷很低,一般只占全磷量的2%~3%,大部分很难被作物吸收

    利用。针对有效磷缺乏、土壤潜在磷源丰富的现状,开发与利用解磷微生物,是土壤肥料与植物营养领域的研究热点。论述了解磷微生物的种类

    、分布、解磷机理、现状,并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3)
    39. 羊肉脱膻及全羊系列肉制品的开发研究现状
    马丽珍 蒋福虎 等
       2001, 3 (6): 21-24.  
    摘要672)      PDF (190KB)(1144)    收藏

    对羊肉的致膻成分、脱膻方法及脱膻机理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并简述了全羊系列制品的加工工艺,为促进我国的羊肉系列制品深加工、精加工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1)
    40. 玉米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李建生
       2007, 9 (2): 10-13.  
    摘要1112)      PDF (243KB)(3189)    收藏

    玉米我国最重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尽管传统育种技术在作物遗传改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已不能满足当前玉米生产对优良品种的需求。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分子育种已经成为玉米育种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扼要总结了分子育种学形成的背景;分子育种的主要研究内容;转基因玉米的主要种类;分子标记的主要类型。综述了国内外玉米产量、农艺、品质、生物和非生物抗性等性状QTL定位的有关结果,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简介了关联分析和功能分子标记的概念,基于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开发分子标记的策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