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2022年度全球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李浩辉, 刘彩月, 张海文, 王旭静, 唐巧玲, 王友华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12): 6-16.   DOI: 10.13304/j.nykjdb.2023.0756
    摘要633)   HTML40)    PDF (752KB)(410)    收藏

    自1996年转基因作物开始商业化种植以来,全球转基因产业化应用迅猛发展,种植面积和作物种类逐年增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日益显著。分析了202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概况及主要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态势,2022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2%,同比增长3.3%,批准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数量增至29个,批准转基因产品商业化应用的国家和地区已达71个。从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来看,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随着生物育种技术的迭代升级,转基因作物的应用范围和效果必将持续提高,转基因生物育种产业将成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计算流体力学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肖瑶, 吴明亮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8): 1-9.   DOI: 10.13304/j.nykjdb.2022.0300
    摘要208)   HTML19)    PDF (2130KB)(266)    收藏

    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是基于计算机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进行系统分析的方法,常用于分析农业装备中的气固、气液两相流等流动机理,是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的新手段,在农业工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总结归纳了CFD在模拟农业物料时常用的计算模型及其在农业装备中的应用情况,结合CFD在农业工程领域应用实例,就如何适应农业工程未来发展需要,提出了CFD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表明,农业装备由于作业对象种类繁杂且易损伤,需充分考虑其作业对象的物理特性及各部件相互关系,多学科耦合分析、精细化建模和高保真仿真实时预测应当是CFD未来发展的趋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我国蜜蜂遗传资源保护现状与对策
    陈晓, 于福清, 陆健, 赵亚周, 安建东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5): 1-7.   DOI: 10.13304/j.nykjdb.2022.0371
    摘要192)   HTML4)    PDF (455KB)(191)    收藏

    我国蜜蜂遗传资源丰富、品质特性各异,是优秀的种质资源和育种素材,目前有14个地方品种、8个培育品种、8个引入品种、8个其他蜂资源,其中,中华蜜蜂为我国特有,是培育优质蜜蜂新品种和配套系不可缺少的原始育种素材,也是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对我国蜜蜂遗传资源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并针对蜜蜂遗传资源保护提出了建议,对我国今后蜜蜂遗传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不同产地酸枣果实及种仁品质比较与综合评价
    王向东, 梁大琦, 马艳芝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6): 50-58.   DOI: 10.13304/j.nykjdb.2022.0282
    摘要183)   HTML4)    PDF (790KB)(76)    收藏

    为鉴别优良酸枣野生资源,以10个产地野生酸枣果实及酸枣种仁生品为试验材料,测定酸枣果实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成分及酸枣种仁的生物活性成分皂苷A和皂苷B含量,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酸枣果实的营养成分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9±0.83) mg·g-1、5.35%±2.40%、(32.05±17.45) mg·g-1和(9.39±3.65) mg·g-1;生物活性成分中平均维生素C、多糖、总黄酮、总酚含量分别是(43.88±18.26) mg·100 g-1、(51.12±16.48) mg·g-1、(47.57±15.73) mg·g-1和(25.34±17.58) mg·g-1。酸枣种仁活性成分皂苷A含量最高的为山西吕梁,含量为0.429 mg·g-1,最低的为山西长治,含量为0.138 mg·g-1。酸枣仁皂苷B最高含量的为北京平谷,含量为0.186 mg·g-1,最低的为山西长治,含量为0.060 mg·g-1。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不同产地酸枣果实品质评价由高到低依次为:S6(宁夏中卫)、S8(陕西榆林)、S1(山西吕梁)、S5(新疆喀什)、S4(辽宁朝阳)、S2(山西长治)、S3(河北唐山)、S10(北京平谷)、S7(河北邢台)、S9(河北承德);酸枣种仁活性成分评价由高到低依次为:S10(北京平谷)、S1(山西吕梁)、S4(辽宁朝阳)、S9(河北承德)、S7(河北邢台)、S3(河北唐山)、S8(陕西榆林)、S5(新疆喀什)、S6(宁夏中卫)、S2(山西长治)。研究结果为优良野生酸枣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基于三维点云的大豆植株器官分割及表型分析
    肖奕同, 刘帅, 侯晨连, 刘琦, 李富忠, 张吴平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8): 115-125.   DOI: 10.13304/j.nykjdb.2022.0861
    摘要173)   HTML5)    PDF (3043KB)(109)    收藏

    为了解决大豆等多分枝作物叶片成簇、叶片相互遮挡带来的高通量表型测量困难问题,提出了基于植株三维点云的器官分割及表型参数测量方法。以分枝期大豆植株为研究对象,采集植株多视角图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得到植株稠密点云、过滤点云噪声并还原实际尺度;以法线微分差异算法、改进的区域生长算法以及点云曲率特征实现植株各器官的分割;最后采用有向包围盒、改进的三角剖分法以及最邻近算法提取植株叶面积、叶宽、叶长、叶倾角和茎粗等表型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器官分割后冠层叶片点云平均分割率为84.24%,单叶点云分割率均高于95.29%,表型参数测量值与人工实测值具有较强相关性,叶面积、叶宽、叶长、叶倾角和茎粗测量值与人工实测值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87 9、0.961 3、0.962 6、0.931 1和0.963 4,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541 7 cm2、0.141 2 cm、0.175 5 cm、3.279 6°和0.047 5 cm。提出的方法对叶片相互粘连的植株具有较好的分割效果,为多分枝作物的器官分割及表型参数测量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黑龙江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谷英楠, 刘鑫, 王敬元, 段新宇, 黄莹, 林庆娟, 刘艳霞, 毕洪文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12): 17-25.   DOI: 10.13304/j.nykjdb.2022.1005
    摘要165)   HTML8)    PDF (1755KB)(124)    收藏

    近年来,黑龙江省稻米产业在种植、生产和销售方面发展态势良好,但仍存在品质退化、加工企业效益低等问题。为促进黑龙江省优质水稻产业发展,提高产能及效益,基于黑龙江省统计年鉴数据,统筹实地调研信息和文献资料,分析了2016—2021年黑龙江省在水稻品种选育、生产种植、粳稻质量、加工、销售等方面的变化特征,提出加快黑龙江省水稻产业发展的建议,包括建设种业科研创新中心、建设绿色生态示范区及强化稻米加工业发展等措施,为黑龙江省水稻产业发展提供多种可行性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我国大豆种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王文月, 姚志鹏, 于洋, 葛毅强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4, 26 (3): 1-6.   DOI: 10.13304/j.nykjdb.2024.0016
    摘要158)   HTML23)    PDF (3619KB)(157)    收藏

    我国是大豆消费和进口大国,推动大豆产业振兴、强化大豆种业科技创新对于保障我国粮饲安全意义重大。结合2016年以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产量、进口量等数据及相关研究进展,深入分析我国大豆产业所面临的刚性需求量大且长期依靠进口、平均单产水平低且种植面积受限、大豆进口面临潜在风险且不易疏解等形势挑战,简述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大豆种业科技创新发展成效,系统分析了我国大豆种业科技创新面临的种质资源研究水平不高、原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滞后等问题,并据此提出我国大豆种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大豆种业科技自立自强提供重要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有序推进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的对策与建议
    郭静利, 张宇宏, 盛彩娇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12): 1-5.   DOI: 10.13304/j.nykjdb.2023.0608
    摘要152)   HTML12)    PDF (412KB)(124)    收藏

    现代生物育种技术是一项研发速度快、应用范围广、产业影响大的育种技术,较常规育种具有效率高、精度好、研发周期短等优势,已成为全球种业科技发展的重点。概述了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现状,基于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对策和建议。目前,我国以转基因、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等为代表的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与发达国家并行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启动局部试点。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生物育种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全产业链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建立,产业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形成,但仍存在生物育种研发装备对外依存度较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化应用知识产权保护配套体系滞后等突出问题,亟需加强生物育种组织体系、技术攻关体系、科技装备体系、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注重培育大型跨国市场主体,为有序推进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鱼菜共生复合系统研究进展
    孙锐康, 付京花, 徐民俊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9): 227-233.   DOI: 10.13304/j.nykjdb.2022.0598
    摘要147)   HTML14)    PDF (1086KB)(115)    收藏

    鱼菜共生是一种由循环水养殖和水耕栽培构成的新型复合生产体系,该体系具有资源利用率高、不用化肥和抗生素、低耗高效、可持续等特点,属于生态环保的现代农业种养系统。虽然鱼菜共生系统近年来被广泛推广应用,但仍缺乏系统化的认知和整体性的分析。总结了鱼菜共生系统技术发展历程、主要内容、研究进展和国内外发展趋势,预测未来鱼菜共生系统构建趋向解耦型、生态型,布局迈向城镇化、立体化,推行大规模智能化、商业化,呈现多元化融合创新等趋势,同时提出相关改善建议,为鱼菜共生复合系统高效构建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污泥生物炭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王旭东, 任雪冰, 汤舒, 郭琴, 薛梦瑶, 金鹏, 张云华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6): 165-173.   DOI: 10.13304/j.nykjdb.2021.1025
    摘要147)   HTML5)    PDF (878KB)(73)    收藏

    污泥作为污水处理的副产物,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其产量在不断地增加,污泥内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给污泥的无害化、资源化带来一定的难度。污泥热解制备生物炭作为近年来新型的污泥处理方式,具有稳定、减量、可循环利用等优势。污泥生物炭是性能良好的土壤改良材料,能够对土壤容重、酸碱度、阳离子交换量、重金属含量等理化性质进行改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总结了污泥的成分来源和污泥生物炭热解的生产方式及表征,讨论了施用污泥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机制,并分析了目前单一及共热污泥生物炭的研究应用进展,提出污泥生物炭在土壤改良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我国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郭静利, 尼鲁帕尔·迪力夏提, 王大庆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11): 1-7.   DOI: 10.13304/j.nykjdb.2023.0682
    摘要143)   HTML10)    PDF (510KB)(190)    收藏

    当前世界农业经济发展中,农业微生物产业国际市场份额占有率不断上升,种质资源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安全监测保护等逐渐成为农业微生物产业的必争之地。分析发现,我国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仍存在资源挖掘利用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力度不足、产业发展国际竞争力不强、安全防控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为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和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议加快推动国家农业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加强农业微生物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优化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布局,提高对农业微生物企业支持力度,完善农业微生物安全保护与监测体系,以全面提升我国农业微生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油料学科发展态势分析与建议
    杨泽宇, 吴蕾, 夏婧, 张向向, 彭睿, 张银波, 李先容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6): 1-10.   DOI: 10.13304/j.nykjdb.2023.0033
    摘要140)   HTML10)    PDF (5854KB)(129)    收藏

    油料安全供给对于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促进人民营养健康至关重要,推动油料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剖析油料学科发展态势、透视重点研究领域演化脉络有助于推动油料产业科技创新,保障油料安全供给。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在分析油料学科及其8个重点研究领域发展态势的同时,基于情报学计量方法分析各领域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布局,解析了油料学科国际研究热点。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人民生命健康,对油料学科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黑水虻虫沙在肥料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强敬雯, 王晚晴, 唐曼玉, 武双, 华威, 朱欣悦, 程艳玲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5): 158-167.   DOI: 10.13304/j.nykjdb.2022.0931
    摘要131)   HTML8)    PDF (862KB)(271)    收藏

    目前我国有机废弃物年产量约45亿~50亿t,若处理不当会对大气、水体、土壤等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黑水虻幼虫可有效分解有机固体废弃物,将其转化为符合循环经济概念的可销售产品,在此过程中产生的虫沙可作有机肥料,从而推进传统经济发展向生态循环经济模式过渡。然而,目前对于虫沙的营养成分、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的组成,提高其生物稳定性的后处理要求,及其在土壤和植物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等尚未明确。为提高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程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综述了黑水虻幼虫对有机废弃物的转化潜力,总结了虫沙特性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重点分析了虫沙作为植物肥料的应用现状,指出了该产品对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归纳和总结了尚待解决的问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基于EDEM的水稻残茬秸秆离散元仿真参数标定
    马紫涛, 赵智豪, 全伟, 石方刚, 高晨, 吴明亮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11): 103-113.   DOI: 10.13304/j.nykjdb.2022.1047
    摘要127)   HTML10)    PDF (2041KB)(156)    收藏

    为了提高离散元法模拟水稻秸秆在切碎还田过程中的准确性, 以水稻收获后田间的残茬秸秆为研究对象,通过斜面试验测定秸秆与钢、秸秆与秸秆之间的接触参数,基于离散元仿真模型,通过堆积角试验和剪切试验,以秸秆模型颗粒之间的粘结半径、切向临界应力、法向临界应力,秸秆之间的恢复系数、静摩擦系数、动摩擦系数为试验因素,以秸秆的抗剪力与径向堆积角为评价指标,利用Box-Behnken 试验进行多目标优化仿真标定。结果表明,秸秆颗粒之间的粘结半径为1.06 mm,秸秆法向临界应力为4.77×1010 Pa、切向临界应力为4.67×106 Pa;秸秆与秸秆之间的碰撞恢复系数为0.21、静摩擦系数为0.19、动摩擦系数为0.09。最优参数组合条件下的仿真试验与物理试验对比验证表明,仿真试验与物理试验中秸秆的抗剪力、径向堆积角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7%、2.8%。研究结果可为秸秆与秸秆之间、秸秆与农机具之间的离散元仿真分析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基于机器学习构建葡萄霜霉病预测模型及验证
    边凤霞, 刘凯歌, 容新民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8): 126-137.   DOI: 10.13304/j.nykjdb.2022.0866
    摘要121)   HTML7)    PDF (3217KB)(95)    收藏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从葡萄苗期到果实成熟期都可发生,多雨年份常造成毁灭性损失。为了准确预测葡萄霜霉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降低霜霉病对葡萄的危害,基于2020年葡萄生长期间气象数据和病害发生数据,结合4种机器学习算法(二项逻辑斯蒂、支持向量机、决策树、K最近邻)构建了葡萄霜霉病发生预测模型,并用2021年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决策树模型在病害发生预测模型构建中的评价指标最优,其准确率达94%,预测发生的精准率、召回率、F1分值分别为91%、90%、91%。经验证,决策树模型对葡萄霜霉病发生的预测精度及性能均优于其他3个模型。因此,可利用此模型进一步开发葡萄霜霉病预警系统,为生产上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指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硫对植物吸收积累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杨丽莹, 邰孟雅, 翟夜雨, 许自成, 黄五星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8): 10-21.   DOI: 10.13304/j.nykjdb.2022.0580
    摘要121)   HTML5)    PDF (1321KB)(197)    收藏

    镉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具有全球意义的危害物质,土壤镉污染严重威胁植物生长并危害人体健康。外源硫影响植物对镉的吸收与积累,但不同形态和用量的硫对不同植物吸收积累镉的作用效果存在较大差异。综述了不同形态和用量硫对农作物(水稻、小麦、蔬菜、烟草)和镉富集植物(伴矿景天、龙葵)吸收积累镉的影响,从土壤镉的有效性(硫影响土壤pH和土壤对镉的吸附)、植物根系对镉的吸收(硫影响植物金属转运蛋白转录水平和根毛与铁膜的形成)和镉在植物内的分配积累(硫影响根细胞壁吸附和液泡区隔)3方面总结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探讨了降低农作物和增加超富集植物镉吸收积累的施硫策略,以期为提高农作物安全性和修复土壤镉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图像识别技术在鸡养殖领域的应用
    赵宁, 李星, 江勇, 王志秀, 毕瑜林, 陈国宏, 白皓, 常国斌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9): 13-22.   DOI: 10.13304/j.nykjdb.2022.0257
    摘要121)   HTML17)    PDF (558KB)(146)    收藏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图像识别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无损监测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在鸡养殖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现代养鸡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概述了图像识别技术的原理和形式,重点介绍了图像识别技术在鸡行为识别、体质量估计、健康监测、产品分级中的应用,指出了图像识别技术在鸡养殖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有助于其在未来养鸡行业中高效、持续、健康发展,加速推进人工智能领域与鸡养殖业的全面结合,为我国现代化畜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基于WGCNA的谷子苗期冷胁迫应答基因网络构建与核心因子发掘
    张会, 王越越, 赵波, 张丽玲, 郄倩茹, 韩渊怀, 李旭凯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10): 22-34.   DOI: 10.13304/j.nykjdb.2023.0108
    摘要120)   HTML9)    PDF (7691KB)(114)    收藏

    研究植物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基础及选育与种植耐冷作物品种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目前谷子(Setaria italica)耐冷相关研究比较匮乏。为深入研究谷子苗期响应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利用谷子33份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冷处理时间的RNA-Seq数据,筛选获得32 017个高表达基因并构建基因表达矩阵。利用R软件的WGCNA包构建共表达网络,进一步将网络划分为44个模块,发现谷子冷胁迫应答基因分布于多个模块中。选取包含冷胁迫基因数目排名前3的模块进一步分析,对预测到的靶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并对此3个模块进行基因调控网络的构建及核心基因注释,发现大多候选基因与非生物胁迫响应相关。以上结果为谷子抗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发掘的冷胁迫关键基因为谷子耐冷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基因资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农业基因组学近年的主题演化分析
    丁倩, 吴蕾, 张学福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10): 1-11.   DOI: 10.13304/j.nykjdb.2022.0562
    摘要120)   HTML8)    PDF (1904KB)(56)    收藏

    农业基因组学发展迅猛,信息和数据量大增,从研究主题强度、变化路径和研究进展方面总结了全球农业基因组学近年的发展历程。利用农业基因组关键词构建检索式,检索时间从200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最终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构建SCI和SSCI论文数据集,并以主题强度指标体系来测度各个聚类的受关注度及研究热度。近年全球农业基因组研究成果斐然,实现了从基础研究到生产应用的定向突破,且研究方向的相似性逐渐升高。未来全球农业基因组研究热点将转向关联性、多样性、准确性等更多维度、更高精度的研究,完整基因组、复杂基因组和泛基因组研究和技术的突破、基因芯片的研发仍具挑战。研究结果对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和科技创新具有指导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大豆 SWEET 基因在荚粒发育过程中与逆境胁迫下的表达
    柯博洋, 李文龙, 张彩英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8): 33-52.   DOI: 10.13304/j.nykjdb.2022.1087
    摘要117)   HTML3)    PDF (2819KB)(191)    收藏

    植物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物质需要经过糖转运蛋白运输到其他器官进而发挥其重要功能。SWEET(sugars will eventually be exported transporters)是一类可实现糖类物质运输的蛋白,对植物生长发育及抵御外界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具有重要意义。为分析大豆SWEET基因在荚粒发育过程中以及逆境胁迫下的表达,利用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最新公布基因组数据鉴定SWEET基因,然后利用转录组数据分析基因在荚粒发育和抵抗花叶病毒与低磷逆境中的表达。结果表明,栽培大豆Williams82最新版本基因组(Wm82a4v1)有48个SWEET基因,分布于15条染色体,编码蛋白长度为174~354个氨基酸;野生大豆W05基因组有51个SWEET基因,分布于16条染色体,编码蛋白长度为84~392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99个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SWEET基因分为3个亚组。对不同大豆品种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16个SWEET基因在豆荚表达,其中Glyma.06G122200、Glyma.14G159900Glyma.14G160100等随不同品种豆荚发育进程表达量增加;12个SWEET基因在籽粒表达,其中Glyma.08G025100Glyma.13G041300Glyma.14G120300随不同品种籽粒发育进程表达量增加,表明其在豆荚和籽粒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接种大豆花叶病毒后,不同抗性品种间SWEET基因的表达存在较大差别,其中Glyma.08G009900Glyma.13G264400在抗病品种叶片接种后诱导表达,而在感病品种接种前后表达量没有变化,说明其可能参与大豆抗病反应。对SWEET基因在低磷胁迫前后的表达分析发现,Glyma.04G198400Glyma.14G160100Glyma.15G211800等在大豆根系受低磷胁迫诱导表达,可能参与大豆耐低磷反应。栽培大豆SWEE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等位变异分析发现,有43个SWEET基因含有220个非同义突变SNPs,其中103个位于编码蛋白的保守域,可能影响基因功能。研究结果为大豆豆荚和籽粒产量以及抗病耐逆分子育种提供了基因资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北京市西瓜和甜瓜产业现状与高质量发展对策
    张琳, 杨艳涛, 宋莉莉, 毛世平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11): 20-27.   DOI: 10.13304/j.nykjdb.2023.0313
    摘要117)   HTML8)    PDF (1823KB)(48)    收藏

    西瓜和甜瓜产业作为北京特色作物产业,其高质量发展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富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研究北京西瓜和甜瓜产业全链条发展状况,从生产规模、品种结构、设施栽培、绿色发展、品牌建设、流通模式、市场价格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剖析了当前产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复杂叠加、核心技术亟待突破、劳动力供需失衡、配套政策落实难、产业链开发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强化科技投入支持、全方位引育乡村人才、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与组织化、促进“三链”融合提升、完善全链条精准支持政策等建议,以期推动北京西瓜和甜瓜产业全链条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传感器技术在现代家禽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李星, 赵宁, 江勇, 王志秀, 陈国宏, 白皓, 常国斌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7): 1-11.   DOI: 10.13304/j.nykjdb.2022.0247
    摘要116)   HTML6)    PDF (703KB)(140)    收藏

    家禽产业作为畜牧业第二大产业,在畜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家禽的精细养殖逐渐被人们关注,通过有效手段及时有效获取家禽个体的体温、行为、运动姿态及生理指标等信息成为家禽精细养殖的重点。从家禽养殖环境、体温、行为及生理指标等方面综述了传感器在家禽生长、生理等的研究应用,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传感器在家禽生产中的研发与应用,提出了在传感器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传感器在禽类养殖中全面、高效运用提出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施用有机肥对我国大豆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张晨阳, 徐明岗, 王斐, 李然, 孙楠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8): 148-156.   DOI: 10.13304/j.nykjdb.2022.0077
    摘要113)   HTML3)    PDF (1441KB)(100)    收藏

    施用有机肥有助于增加大豆产量和提升土壤肥力。然而受区域、施肥量、施肥类型等影响,全国大豆产量和土壤肥力差异均较明显,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为探明全国不同区域、管理措施条件下,施用有机肥对大豆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及影响增产效果的主要因素,在全国尺度上收集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按筛选标准,获得施有机肥对大豆产量影响的文献37篇,119组有效数据;对大豆土壤养分影响的文献11篇,148组有效数据。采用增强回归树(boosted regression tree,BRT)模型量化气候因素、土壤性状和施肥措施对大豆增产效果影响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不同区域施用有机肥后大豆平均增产12.9%,其中南方增产最高(18.7%),其次为华北(14.8%)、西北(13.6%)和东北(12.0%)。有机肥施用量>5 000 kg·hm-2时,大豆可增产18.5%。施用牛粪后,大豆可增产24.9%,猪粪次之(17.6%),其次为商品有机肥(15.3%)、鸡粪(12.7%)和生物有机肥(8.8%)。不施肥时,大豆平均产量2 036 kg·hm-2,单施有机肥后其平均产量增加至2 452 kg·hm-2,增幅20.4%;单施化肥时,大豆平均产量2 410 kg·hm-2,有机无机肥配施后其平均产量增加至2 630 kg·hm-2,增幅9.1%。施用有机肥显著提升土壤速效磷(43.5%)、全磷(13.3%)和有机质含量(11.0%),对速效钾(9.4%)、碱解氮(3.4%)、pH(2.1%)及全钾含量(1.2%)提升则不显著。基于BRT结果表明,BRT模型解释了我国大豆产量差异的52.83%,其中有机肥施肥量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占变异的47.0%,其次是土壤性状(41.0%)和气候因素(12.0%)。总体来说,施用有机肥(包括单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显著增加大豆产量,在南方增产率最高,以牛粪增产效益最为明显,并且大豆产量受有机肥施用量影响最大。此外,施用有机肥可显著提升大豆土壤速效磷、全磷及有机质含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基于果穗图像的玉米品种分类识别
    赵威, 马睿, 王佳, 郭宏杰, 许金普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6): 97-106.   DOI: 10.13304/j.nykjdb.2022.0633
    摘要110)   HTML8)    PDF (2678KB)(119)    收藏

    优良品种对提高农业产量和收入起着关键作用,针对现有的种业安全问题,为实现玉米品种的快速识别和保护,构建一种基于玉米果穗图像的品种识别模型。将采集到的1 000张玉米果穗图像经预处理后按7∶2∶1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并对数据集进行平移、翻转等多种数据增强处理。通过迁移学习,将预训练好的权重和参数迁移到NASNet-mobile、Xception、ResNet50V2、MobileNetV2、DenseNet121、VGG16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NASNet-mobile识别性能较好,识别率达90%。不同优化算法的对比表明,优化器选择Adam模型具有更好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对多种全连接层模块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全连接层数量为2层、维度为256时可以得到更好的玉米果穗图像特征,最终模型在全连接层模块下的识别准确率达95%,较NASNet-mobile提升5%,实现了对玉米品种的分类识别。以上结果为玉米品种的快速精准鉴定以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了智能化技术支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全球气候变化下我国远洋渔业产业风险评估研究
    赵薇, 何静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10): 12-21.   DOI: 10.13304/j.nykjdb.2023.0280
    摘要109)   HTML5)    PDF (1178KB)(41)    收藏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远洋渔业产业的风险现状,并对其进行产业风险水平评估,通过对2009—2021年我国远洋渔业产业相关数据及海洋气候变动数据进行分析,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框架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风险指数模型测定我国远洋渔业的压力、状态、响应风险水平。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受海洋气候变化和海洋极端灾害的影响,2009—2021年远洋渔业总风险指数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压力风险指数的变化趋势与总风险指数的变动大体相似,表明气候变动因素在影响远洋渔业产业风险中占极大比重。状态风险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我国远洋渔业应对气候变化压力的敏感度变大。响应风险指数总体呈波动增长的趋势,说明我国远洋渔业的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在逐渐加强。基于此,从外部气候因素及内部社会经济因素2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增强我国远洋渔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实现我国远洋渔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梭梭NAC转录因子 HaNAC38功能及特性分析
    罗广科, 穆榕博, 薛冰, 张桦, 任燕萍, 麻浩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10): 65-73.   DOI: 10.13304/j.nykjdb.2022.0266
    摘要108)   HTML1)    PDF (4378KB)(39)    收藏

    从梭梭干旱转录组中获得与干旱相关的NAC转录因子基因HaNAC38,为了研究其功能,以过表达HaNAC38基因拟南芥纯合株系作为对象,比较转基因株系与野生型间的差异,并利用酵母单杂交技术对HaNAC38转录因子可能结合的DNA核心序列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自然干旱和模拟盐胁迫条件下,过表达HaNAC38基因拟南芥株系生长状况显著优于野生型拟南芥。过表达HaNAC38基因拟南芥株系的种子发芽率、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野生型拟南芥株系,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氢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拟南芥。由此表明HaNAC38显著增强了拟南芥对于干旱和盐胁迫的耐受能力。酵母单杂交试验结果表明,HaNAC38转录因子可以在酵母体内特异性结合TTGCGT核心序列,并激活下游报告基因的表达。以上结果为明确梭梭HaNAC38转录因子的功能及其调控网络奠定了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植物根系分泌物响应镉胁迫的研究进展
    吴香, 李娟, 曹艳, 程艳荣, 闫旭宇, 李玲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7): 12-20.   DOI: 10.13304/j.nykjdb.2022.0619
    摘要106)   HTML0)    PDF (530KB)(186)    收藏

    工农业的飞速发展及废弃物的随意丢弃和排放,引起了农田土壤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镉污染是比较严重的重金属污染之一。超积累植物原位修复技术是目前修复镉等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手段。根系是植物最先与镉等重金属接触的部位, 根系分泌物作为植物-土壤-微生物三者物质交换与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能够有效调控根际微环境,影响重金属在根际环境中的行为,进而影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和生长发育。简述了镉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类型根系分泌物对土壤镉胁迫的响应,以及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理化性质、根际微生物、镉的富集转运等的影响,浅析了植物应答镉胁迫的相关基因表达和代谢途径,并对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下根系分泌物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探究植物根系分泌物对镉胁迫的响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油菜素内酯调控植物耐盐机理研究进展
    陈晨, 程大伟, 李兰, 顾红, 郭西智, 李明, 陈锦永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4, 26 (2): 1-12.   DOI: 10.13304/j.nykjdb.2022.0923
    摘要106)   HTML9)    PDF (3066KB)(89)    收藏

    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作为新型、高效的植物激素,广泛参与植物的各种生理过程,可以缓解多种非生物胁迫。阐述了BR处理缓解盐胁迫的生物学功能,总结了拟南芥、农作物水稻以及多种园艺植物的BR信号通路,并通过介绍BR的耐盐机理,进一步分析了植物遭受盐胁迫时的应答信号转导通路,旨在为加强BR在提高植物耐盐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不同鲜食玉米品种适采期氨基酸含量分析
    卢柏山, 董会, 赵久然, 徐丽, 樊艳丽, 史亚兴, 王荣焕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11): 132-142.   DOI: 10.13304/j.nykjdb.2023.0680
    摘要103)   HTML4)    PDF (544KB)(114)    收藏

    以26个不同鲜食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不同类型品种与WHO/FAO标准氨基酸模式值的贴近度,并结合氨基酸比值系数对鲜食玉米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试鲜食玉米品种总氨基酸含量变幅为6.85~16.66 mg·g-1,甜、糯和甜加糯类型分别以京科甜533(16.66 mg·g-1)、京科糯623(12.01 mg·g-1)和农科糯336(14.44 mg·g-1)的含量相对较高。必需氨基酸占比变幅在10.38%~22.43%之间,甜、糯和甜加糯类型分别以京科甜816(17.39%)、京科糯656(22.43%)和农科玉368(18.16%)的含量相对较高。呈味氨基酸分析可知,京科甜533和农科糯336的鲜味、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蛋氨酸+半胱氨酸含量高于WHO/FAO标准模式含量,而其余各类氨基酸均低于标准氨基酸模式值,属于相对缺乏的氨基酸。氨基酸比值系数得分(SRC)大于50的品种有6个,其中甜玉米分别为京科甜183(58.17)、京科甜608(57.79)、京科甜533(53.32)和京科甜816(53.03),甜加糯玉米分别为农科玉368(51.05)和农科糯336(50.63),说明其蛋白质营养价值均衡,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引进甜荞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及优异种质筛选
    何珊, 韩伟, 周元成, 郝伟丽, 刘志霞, 兰亚飞, 那冬晨, 柴敏, 王祎玲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6): 22-31.   DOI: 10.13304/j.nykjdb.2021.0853
    摘要102)   HTML3)    PDF (1612KB)(82)    收藏

    为扩大并优化山西甜荞种质资源,筛选高产优质品种,通过多样性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D值评价等方法对51份引进的甜荞品种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进品种遗传变异丰富。11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562%~115.337%,其中,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产量、一级侧枝数、主茎节数、株高、茎直径、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均大于20%。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3.247%。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茎直径、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单株粒数的关联度最高。综合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在对引起甜荞选育时,应着重考虑单株粒数与单株粒重。聚类分析将51个品种聚为8个类群,其中第Ⅶ类群中PI 658426、PI 427236为高产品种;第Ⅷ类群的6个品种为性状优良品种。最后根据综合D值进行评价,初步筛选出11份高产优质甜荞品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木霉菌对作物及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赵欣, 王怡霏, 王嘉嘉, 王佩瑶, 王桂端, 朱利霞, 李俐俐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11): 166-172.   DOI: 10.13304/j.nykjdb.2022.0456
    摘要102)   HTML9)    PDF (462KB)(96)    收藏

    木霉菌是一种重要的生防菌,可用于防治多种植物病害。木霉菌不仅可以防治作物病害,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生产力,但木霉菌对作物生长及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还有待明确。概述了木霉菌对作物的抗病性、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从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学性质的角度分析木霉菌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指出了木霉菌对作物和土壤影响研究中的不足,提出今后需要从构建高效木霉菌株以实现其促进作物生长和改良土壤的建议,为木霉菌在农业生产中的深入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玉米 GRAS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吴占清, 陈威, 赵展, 许海良, 李豪远, 彭星星, 陈东旭, 张明月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4, 26 (3): 15-25.   DOI: 10.13304/j.nykjdb.2023.0551
    摘要101)   HTML11)    PDF (5358KB)(77)    收藏

    GRAS基因家族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生物和非生物逆境胁迫、光信号和激素信号应答等多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玉米GRAS基因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系统发育、顺式作用元件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玉米全基因组中共鉴定出49个ZmGRAS基因,不均匀地分布于1~10号染色体上,编码蛋白质理化性质差异较大,可能在不同的微环境下发挥作用。系统进化分析将GRAS蛋白分为8个亚家族,可能在调节自身生长发育、逆境应答等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玉米GRAS基因家族的启动子区含有激素应答、光响应、胁迫应答等多种顺式作用元件,推测其可能响应激素、胁迫等多种信号。共线性分析显示,具有共线性关系的基因可能是染色体片段复制的结果,且属于同一亚家族,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玉米GRAS基因的功能和逆境胁迫响应机制提供了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偏穗鹅观草RT-PCR内参基因筛选及验证
    张宝蓉, 解继红, 金丹青, 汪军成, 姚立蓉, 司二静, 尚勋武, 王化俊, 李葆春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6): 32-39.   DOI: 10.13304/j.nykjdb.2021.0960
    摘要100)   HTML6)    PDF (2538KB)(38)    收藏

    偏穗鹅观草(Roegneria komarovii Nevski)是小麦族鹅观草属的植物,具有抗旱、抗病等特点,是多年生优良牧草,也是小麦三级资源库。为分析偏穗鹅观草耐盐机制及抗病基因的表达,筛选出偏穗鹅观草在不同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以偏穗鹅观草根、茎、叶对照组及盐胁迫处理组的偏穗鹅观草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技术,对肌动蛋白(Actin1Actin2Actin3)、微管蛋白(BUTB)、亲环素(Cyclophilin)、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GAPDH)、组蛋白(histone 3, H3)、延伸因子(EF1a1)8个常用小麦内参基因进行筛选;并借助geNorm、BestKeeper 软件对内参基因表达的稳定性进行评价,进一步利用SnRK2基因对获得的内参基因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个软件筛选出的内参基因基本一致,8个候选内参基因在偏穗鹅观草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丰度及稳定性存在差异,盐处理及干旱处理下CyclophilinGAPDH稳定性表现最好,高温处理下EF1a1Cyclophilin稳定性最好。综合分析表明,CyclophilinGAPDHEF1a1在偏穗鹅观草中表达丰度相对较高,并且在器官中表达较为稳定。通过对盐、高温及干旱处理组的稳定性评价,确定Cyclophilin为偏穗鹅观草最适内参基因。研究结果为后续探讨偏穗鹅观草抗逆性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加快建设畜牧强国的理论逻辑与战略路径
    石自忠, 胡向东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9): 1-12.   DOI: 10.13304/j.nykjdb.2023.0170
    摘要99)   HTML21)    PDF (1813KB)(153)    收藏

    加快建设畜牧强国是农业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任务。科学认识畜牧强国建设的内涵要求和理论逻辑,把握当前畜牧强国建设的现实基础,研究提出推动畜牧强国建设的战略路径,对实现畜牧强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立足中国畜牧业发展实际,从国内生产保供、国际资源利用、科技装备支撑、饲料饲草供应、绿色循环发展、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理解畜牧强国建设的内涵要求,剖析当前畜牧业发展取得的现实成效及畜牧强国建设面临的短板制约。建议夯实国内生产保供基础,提高国际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强化饲料饲草供应,推动绿色循环发展,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多措并举进一步筑牢畜牧强国建设根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多重PCR技术在植物病原物检测中的应用
    曹子健, 邱艳红, 王爽, 赵娟, 郑素月, 乔广行, 秦文韬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8): 216-224.   DOI: 10.13304/j.nykjdb.2022.0317
    摘要94)   HTML3)    PDF (841KB)(27)    收藏

    植物病原物种类繁多,且气候变化及全球化发展加剧了病原的扩散。快速可靠的植物病原诊断技术对病害的流行预警和防控管理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技术发展,多重PCR技术因具有精准、高效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到生命科学的多个领域。对多重PCR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综述,分析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并展望了该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全球转基因油菜专利信息分析与技术展望
    陈明迪, 程兴茹, 徐博, 张海文, 王旺田, 王友华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11): 8-19.   DOI: 10.13304/j.nykjdb.2023.0508
    摘要94)   HTML6)    PDF (2390KB)(36)    收藏

    为了推动生物育种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了解全球转基因油菜作物的发展现状及种植、进出口、产业化情况,通过智慧芽数据库(PatSnap)对全球转基因油菜专利信息进行检索分析,展示了全球转基因油菜的发展趋势、聚焦重点技术领域、重点受理国家及各国研发能力、研发机构技术聚焦、应用布局、主要申请机构竞争力、专利法律状态等10余项数据指标,并对转基因油菜的研发、农业领域布局、全球化竞争及推进油菜产业化等方面提出了展望与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基于EDEM的粉垄和旋耕作业混肥效果研究
    单发科, 康朔, 朱建锡, 王永维, 王俊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11): 90-102.   DOI: 10.13304/j.nykjdb.2022.0237
    摘要93)   HTML10)    PDF (3528KB)(81)    收藏

    化肥颗粒在土壤剖面的分布范围和均匀性直接影响作物产量,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化肥分布存在差异。为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地表撒施颗粒状化肥在混合作用下的颗粒分布规律,选取粉垄和旋耕作业,基于EDEM软件对耕作混肥过程进行离散元分析。搭建了参数标定试验台,标定了构建仿真模型所需要的材料参数和材料间接触参数,通过信号采集分析测试系统对耕作过程中牵引力进行验证,仿真误差基本在10%范围以内,说明仿真模型的准确性较高。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旋耕、粉垄2种耕作方式达到最优混肥效果时的工作参数,并通过田间试验进行验证。结合田间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当旋耕机和粉垄机处于最优混肥效果工作状态时,仿真模型对化肥分布每层占比的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最大为8.65%,最小为0.59%,理论分析与实际结果非常接近,表明研究结果可为选取最优耕作方式,改善施肥效果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土壤有效磷和磷形态对磷肥施用次数的响应
    沈玉荣, 李然, 徐明岗, 周怀平, 刘平, 孙楠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10): 173-181.   DOI: 10.13304/j.nykjdb.2022.0421
    摘要93)   HTML0)    PDF (1214KB)(55)    收藏

    磷肥在土壤中易被固定是磷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为研究施肥次数对磷肥有效性的影响,依托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长期施肥试验基地,采集3个不同有效磷(Olsen-P)水平(19.4、24.2、49.7 mg·kg-1)的褐土,将等量的磷肥(磷酸二氢钾)1次与分3次分别添加到不同Olsen-P水平的土壤中,恒温培养90 d,间隔取样11次测定土壤Olsen-P含量,培养结束后测定土壤磷形态,分析施肥次数对土壤有效磷含量、固磷率和磷形态的影响,解析不同施肥次数下磷肥有效性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施肥90 d后,磷肥分3次施用的土壤Olsen-P含量比1次施用显著增加,在3个Olsen-P水平增加率依次为21.0%、13.5%和9.4%;而磷肥固定率则显著降低,在3个Olsen-P水平降低率依次为8.0%、6.8%和10.5%。米氏方程能更好地拟合土壤对磷的固定过程,磷肥1次施用的最大固磷率大于分3次施用,但达到最大固磷率50%的时间短于分3次施用。磷肥1次施用下,磷的固定率随Olsen-P水平增加而降低;分3次施用下,在高Olsen-P水平(49.7 mg·kg-1)的土壤上,磷的固定率比低Olsen-P水平(19.4~24.2 mg·kg-1)的土壤显著降低了10.8%~12.4%。与磷肥1次施用相比,磷肥分3次施用的土壤活性态磷含量增加了6.8%~12.1%,土壤稳定态磷含量则降低了8.4%。本研究表明,磷肥分3次施用可显著提升土壤磷的有效性、降低磷肥固定率;土壤Olsen-P水平越高,磷肥被土壤固定的数量和比例越小;磷肥分3次施用能提升土壤Olsen-P含量、降低磷肥固定率、提高活性磷含量。结果对提高磷肥的利用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磷肥高效利用和科学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贵州不同产地冬荪营养成分及品质评价
    刘宇鹏, 陈芳, 古书鸿, 王芳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11): 143-153.   DOI: 10.13304/j.nykjdb.2022.0461
    摘要92)   HTML5)    PDF (1384KB)(51)    收藏

    为系统全面地分析贵州冬荪营养成分和品质差异,以4个产地冬荪干品为材料,测定其氨基酸、矿质元素、灰分、脂肪、粗纤维和总糖含量,通过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其蛋白质品质进行评价,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产地冬荪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冬荪中N、P、K和Ca、Cu、Fe、Mg、Zn 8种矿质元素含量分别为18.70~22.45、3.55~4.83、29.63~39.64 g·kg-1和508.64~686.89、12.37~17.54、92.30~497.54、1.55~1.98、24.84~51.61 mg·kg-1;灰分、脂肪、粗纤维和总糖含量分别为5.83%~6.27%、0.83%~1.49%、0.25%~0.47%、28.92%~34.90%。不同产地冬荪均含有被检测的17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的含量最高,必需氨基酸含量为4.24%~5.55%,总氨基酸含量为10.70%~12.93%,以上指标都以德江产的冬荪最高。氨基酸评价结果表明,赖氨酸是冬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4个产地冬荪必需氨基酸指数均大于1,可作为优质蛋白源,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值表明,德江产冬荪蛋白质营养价值最高。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德江产冬荪综合得分最高,品质最佳。研究结果为贵州省冬荪质量控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不同二氧化碳含量对马铃薯贮藏室内温度分布的影响
    甄琦, 闫广泽, 塔娜, 赵志勇, 于慧敏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3, 25 (11): 154-165.   DOI: 10.13304/j.nykjdb.2023.0349
    摘要92)   HTML9)    PDF (3970KB)(28)    收藏

    传统半地下式贮藏室在贮藏马铃薯的过程中,因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易引起温室效应。为明确因马铃薯呼吸作用导致的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对贮藏室内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以我国西部地区典型的半地下式马铃薯贮藏室为研究载体,借助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采用多孔介质模型、k-ε湍流模型,结合内热源模型构建贮藏室内马铃薯堆体-环境间的热质交换与气体流动的三维数值求解模型。为确保数值仿真结果的准确性,针对数值方法及网格无关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对马铃薯堆体特定位置温度的监测对比发现,试验值与模拟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26%,最大相对误差为9.77%,进一步确认了贮藏室数值传热模型及马铃薯堆体等效热模型的可靠性。以2022年1月某天的贮藏室内外的环境因子数据为条件,当二氧化碳含量为0.15%时,室内温度分布沿马铃薯堆体向四周逐层下降,二氧化碳喷口使得堆体后方出现了1个高温区;当二氧化碳含量由0.00%提升至0.30%时,室内平均温度由1.34 ℃提升到1.36 ℃,马铃薯堆平均温度由1.93 ℃提升至1.94 ℃。对比0.00%、0.15%及0.30%的二氧化碳含量下的室内温度分布,可知贮藏室内二氧化碳含量的提高有效地提升了贮藏室内的整体温度。研究结果对于半地下式贮藏室数学模型的建立及选择适合的二氧化碳含量控制装置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