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7年 第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7-12-15
    专论
    抓住机遇|重点跨越努力实施生物经济十大科技行动
    刘燕华
    2007, 9(6):  1-6. 
    摘要 ( )   PDF (3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的生物技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十一五”期间,必须准确把握生物经济科技行动的指导方针和目标,通过努力实施生命奥秘探索、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资源、生物安全、生物技术和生物科技国际合作等生物经济十大科技行动,实现生物技术领域的重点跨越,培育和和发展生物经济。

    发展草地农业|确保黄河中下游滩区安全
    任继周 常生华
    2007, 9(6):  7-12. 
    摘要 ( )   PDF (3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河下游滩区建设工程治理成效显著,但生物防治措施、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的利用方式改变等治黄措施有待加大力度。人民生活还处于较低水平,防洪安全状况难以满足长远建设的要求。建议滩区的建设在保证滩区安全的状况下,充分发挥自身资源潜势,加强生物治理,启动补偿机制,通过功能区的划分,强化基础设施和庄台建设。把耕地农业系统转变为草地农业系统,扭转土地利用的不合理现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生态移民,减轻滩区人口压力。达到生态和经济双赢,滩区群众能安居乐业,将黄河滩区的安全与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农业经济用水量与我国农业战略节水潜力
    吴普特 赵西宁 冯浩 王玉宝
    2007, 9(6):  13-17. 
    摘要 ( )   PDF (2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析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基础上,从保障粮食安全和最大用水综合效益出发,提出了“农业经济用水量”的概念,分析了其内涵,提出了基于宏观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农业经济用水量”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其相应技术基础,并从战略层面对我国未来可实现的农业经济用水量及其节水潜力进行了初步分析,为缓解我国农业用水与工业用水、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综述
    植物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化中的表观遗传变异
    刘宝 郝水
    2007, 9(6):  18-21. 
    摘要 ( )   PDF (2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不同种间乃至属间的天然远缘杂交是经常发生的事件,是新种形成的重要方式,也是人工培育作物新品种的有效手段。但关于杂交导致新种形成的过程和机制一直不清楚。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植物发生远缘杂交以及此后的多倍体化过程可以产生大量的、不能用经典遗传规律解释的可遗传变异,其中大部分变异是表观遗传变异(epigenetic variation)。已经发现的杂交及多倍体化诱导产生的表观遗传变异主要是编码基因和转座子DNA甲基化水平和模式的改变,但可以推测与之相关的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结构也可能发生变化。目前对此类表观遗传变异的分子机理尚缺乏研究,进一步对植物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化诱导产生后的表观遗传变异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理解这类变异的进化意义及其在作物改良中的更有效的利用。

    中国大豆加工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江连洲[1,2] 胡少新[1]
    2007, 9(6):  22-27. 
    摘要 ( )   PDF (3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豆加工产业是我国的重要加工产业,充分、有效地利用大豆蛋白质资源是改善国民营养膳食结构,提高蛋白质的摄入量,增强国民体质的重要举措。通过剖析国内外大豆加工产业现状,介绍大豆加工业的新技术研究进展,对我国大豆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我国油菜科技创新体系现状及发展建议
    廖星 王汉中
    2007, 9(6):  28-34. 
    摘要 ( )   PDF (3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分析我国油菜科研布局、科研队伍、科研经费、研发基地、仪器设备、成果产出等方面的现状,指出我国油菜科技创新体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今后我国油菜科研体系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翻译起始因子4E在植物病毒侵染中的作用
    卢航[1,2] 赵小明[1] 白雪芳[1] 杜昱光[1]
    2007, 9(6):  35-40. 
    摘要 ( )   PDF (3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自然演化发展的过程中,植物进化产生了一系列抗外界微生物侵染的能力,其中包括抵抗依靠植物的生物合成及能量的病毒。植物突变产生的隐性抗性基因可以表达破坏或限制病毒的侵染所必须的翻译起始因子4E,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在体内增殖的效果。综述了翻译起始因子4E在植物病毒侵染过程中的作用。

    秦川牛标准实施机制研究
    王艳花 霍学喜 聂星
    2007, 9(6):  41-46. 
    摘要 ( )   PDF (3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秦川牛产业在陕西畜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按照标准化养殖,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是增强秦川牛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从陕西省秦川牛标准实施模式的现状入手,针对该模式存在着农民缺乏标准化意识、标准体系缺乏完整性等一系列问题,提出设立秦川牛标准化宣传普及渠道、进一步完善《秦川牛标准综合体》、建立秦川牛标标准化协调组织机构及加强秦川牛标准实施的监督等措施。

    农业环境监测协作共用网的构建设想
    孙宝利 仝乘风 杨正礼
    2007, 9(6):  47-51. 
    摘要 ( )   PDF (2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农业环境监测领域存在的数据信息点贫乏和数据服务时效性滞后的问题,提出建设农业环境监测协作共用网的构想,借助于管理意识和管理手段的创新,推动数据的共享,带动整个农业环境领域大联合,使环境监测、环境预警与控制3个环节紧密联合,提高农业环境管理效率和效益。另外,分析了农业环境协作共用网的内涵和体系结构与功能,并讨论了建设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对农业立体污染综合防治研究科研团队协作的思考
    赖燕萍[1] 朱立志[2]
    2007, 9(6):  52-55. 
    摘要 ( )   PDF (2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立体污染综合防治研究是一个新兴的学科交叉领域,涉及范围较广,其研究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该学科研究的重大突破,需要整合相关学科的人才资源、科技资源和平台条件,形成跨学科、跨部门、跨单位、跨行业的人才协作团队。通过分析农业立体污染综合防治中科研团队协作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团队建设的要求,对科研团队协作进行了展望,并对团队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研究报告
    基因组水平上拟南芥和水稻mrs2基因家族的比较系统发生分析
    许花 杨泽峰 顾世梁
    2007, 9(6):  56-63. 
    摘要 ( )   PDF (4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rs2(mitochondrial RNA splicing2)基因是植物线粒体中Ⅱ类内含子自我剪接缺陷的抑制基因,同时参与了植物中镁离子的运输。本研究利用已经分离的植物的mrs2基因,鉴别出MRS2结构域,同时对拟南芥和水稻中的mrs2基因家族的成员进行了鉴定;利用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序列构建了系统发生树,并进行了序列保守性分析,最后查找了相关基因的EST表达信息。结果表明:①系统发生分析表明拟南芥和水稻的mrs2基因的结构在拟南芥和水稻分离之前已经形成,并在分离之后按照物种特异性的方式进行了扩张;②MEME分析表明植物的Mrs2蛋白质具有高度保守的基序,并且在蛋白质中的排列顺序也大致相似;③mrs2基因在拟南芥和水稻中的表达有差异,但在部分表达上仍保持了一致性。

    基因工程根瘤菌表达融合蛋白GST-HAL1条件的优化及耐盐水平的提高
    于志晶 韦正乙 邢少辰 蔡勤安
    2007, 9(6):  64-70. 
    摘要 ( )   PDF (4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构建重组质粒载体pGEX-HAL1,三亲本杂交转化根瘤菌,表达融合蛋白GST-HAL1。结果表明,与空白菌和未诱导工程根瘤菌相比,诱导后工程根瘤菌的耐盐水平有明显提高。通过检测不同温度、不同诱导时间和不同IPTG诱导浓度条件下融合蛋白的表达量,优化各个参数。在28℃的温度条件下,融合蛋白GST-HAL1表达量量明显增加;在IPTG浓度为1.0mmol·L^-1,诱导时间为3h的条件下,融合蛋白的表达量最高,培养基产生的融合蛋白为3.02mg·L^-1,占可溶性蛋白质的39.34%。本研究对今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新型生物肥料做了有益的尝试。

    蜘蛛丝蛋白基因的合成及其串联体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周培 邹竹荣 曹丽娟 苏裕
    2007, 9(6):  71-77. 
    摘要 ( )   PDF (3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赋有许多独特性能的天然蛋白质纤维——蜘蛛丝在生物医学、材料和军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惟有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才能大量获取。根据已报道的蜘蛛丝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结合蜘蛛丝蛋白的模块结构特性和功能的关系,优化设计并人工合成了全长为429bp的蜘蛛丝蛋白基因SPS。将该基因克隆到质粒pET-32a中,构建成表达载体pET-SSPS1,并进一步构建了它的多个串联体表达载体pET—SPS(2~8)。所有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了诱导表达,重组蜘蛛丝蛋白得到了纯化。结果表明,合成的蜘蛛丝蛋白基因与预期一致,融合表达的蜘蛛丝蛋白几乎全部可溶。其中,1—3串联体蜘蛛丝蛋白基因能够有效表达,但随着串联数的进一步增加,蜘蛛丝蛋白基因融合表达效率下降,初步探讨了下降的可能原因。

    消费者对认证食用农产品认知度和购买行为的实证研究——以山东、湖北和四川三省大中城市消费者调查为例
    王芳 李欣 陈松 钱永忠
    2007, 9(6):  78-83. 
    摘要 ( )   PDF (2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择我国东中西地区山东、湖北和四川三省的济南、泰安、武汉、孝感、成都和攀枝花六个大、中城市消费者进行认证食用农产品认知度和购买行为的问卷调查,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logistic计量模型分析,找出影响消费者购买认证食用农产品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关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玉米数字模拟器研究
    诸叶平 李世娟 于向鸿
    2007, 9(6):  84-89. 
    摘要 ( )   PDF (3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玉米为对象,对作物-环境-技术关系展开了数字化模拟研究。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和动态模拟技术,构建了基于玉米生长发育过程的玉米产量与品质形成模拟器系统;应用组件化程序设计思想,采用标准化接口和模块化封装技术,研究了玉米生长、管理、调控与设计数字化模拟器系统;应用可视化技术实现了玉米动态模拟的可视化输出;从而实实现了玉米生产系统预测、管理、调控、设计的数字化和科学化。

    研究简报
    可控环境下光照时间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鲍顺淑[1] 贺冬仙[1] 郭顺星[2]
    2007, 9(6):  90-94. 
    摘要 ( )   PDF (2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人工光型密闭式植物工厂的可控环境条件下,光照时间会影响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组培苗的生长发育。将鲜重约为300mg的铁皮百斛单腋芽作为外植体在温度22±1℃、湿度65±5%、光照强度68±9μmol·m^-2·s^-2。、光期的CO2浓度800±50μmol·mol^-1。的环境条件下,设置光照时间为6h·d^-1、9h·d^-1、12h·d^-1 、15h·d^-1、18h·d^-1的5组试验区进行培育。该可控环境下培育92d后,光照时问为12h·d^-1的试验区的铁皮石斛组培苗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较高,干重和腋芽数增加较多,表现出良好的生长与繁殖能力。因此,人工光型密闭式植物工厂内铁皮石斛组培苗的适宜光照周期为12h·d^-1。

    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土壤养分垂直分布的影响
    彭正萍 王艳群 刘淑桥 王红 王蕾 薛世川
    2007, 9(6):  95-99. 
    摘要 ( )   PDF (2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田间试验法,在富磷缺钾的土壤上,研究了NP、NK、NPK处理与对照(CK)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土壤养分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延长,小麦积累的干物质逐渐增加,直到成熟。同一生育期,小麦干物质积累表现为NPK〉NK〉NP〉CK。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大多数分布在0~30cm土层,速效氮钾在50~70cm有富集,之后递减;速效磷在30cm以下骤减。随小麦的生长,同一处理土壤的速效氮、磷和钾呈“S”形变化,速效氮磷峰值在挑旗期,钾在返青期。同一生育期同一土壤深度,各施肥处理的速效氮、磷和钾均高于对照。由此,在生产上应该采取提高作物浅层根系活性和促进深层根系伸长的措施,充分利用土壤表层和深层富集的养分,这样既可增加作物产量,又可减少养分淋失造成的环境污染。

    不同超重力处理小麦、玉米种子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赵欣 王金胜
    2007, 9(6):  100-104. 
    摘要 ( )   PDF (2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选用小麦种子、玉米种子为实验材料,分别加以200g·24h、200g·36h、700g·12h、700g·24h、1500g·4h和1500g·12h处理,观测其种子活力、形态指标(苗高、根长)、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4项指标,经过与CK的对比,分析超重力处理对植株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重力处理可以影响植物幼苗的生长,处理的时间和重力加速度是影响种子活力的重要因素。在本实验中,高重力加速度、短时间的处理(1500g·4h)有利于幼苗的生长,而中速、长时的处理(700g·24h)不利于幼苗的生长,甚至会导致幼苗死亡,并且通过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的比较证明,相同超重力处理条件对不同作物影响也不同。

    木质纤维素稀酸糖化研究初探
    伯永科 崔海信 蔡鸿昌 刘琪
    2007, 9(6):  105-109. 
    摘要 ( )   PDF (2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木质纤维素的分解利用对于解决未来的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以脱脂棉、滤纸模拟生物质的主要组分之一纤维素,在不同稀硫酸浓度、时间和温度反应参数下,进行纤维素水解糖化试验研究,以还原糖量为指标,考察纤维素糖化最佳反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加热时间为60min时,还原糖得率随硫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加热时间为80min时,还原糖得率在硫酸浓度4%处出现最大值。综合硫酸及废液处理成本考虑,得到实验最佳条件为4%硫酸加热80min。

    蚯蚓非光滑体表试样的法向土壤粘附特性
    李建桥[1] 刘国敏[1,2] 邹猛[1] 李因武[1] 田喜梅[1]
    2007, 9(6):  110-114. 
    摘要 ( )   PDF (2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研究对象,利用微粘附力测试系统,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蚯蚓非光滑体表的法向粘附力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通过正交多项式设计法寻求正压力与卸载速度对蚯蚓非光滑体表法向粘附力的影响,建立了回归方程。试验结果表明,蚯蚓体表试样的法向粘附力随含水量的增加呈抛物线趋势增加,与钢试样相比,最大减粘率达到44%;正压力对法向粘附力呈二次效应关系,卸载速度对法向粘附力呈一次效应,随正压力和卸载速度的增加粘附力增加。本研究可为生物非光滑表面仿生研究以及揭示仿生耦合机制提供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