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6年 第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6-12-15
    生物农药
    蛋白质农药研究与产业化进展
    邱德文 杨秀芬
    2006, 8(6):  1-4. 
    摘要 ( )   PDF (3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蛋白质农药是新兴起的生物农药,综述了蛋白激发子的类型及其特性,阐述了植物激活蛋白的特点、基因克隆、作用机理、制剂的研制以及对农作物的抗病促生长活性,展望了植物激活蛋白的产业化研究应用前景.

    苏云金芽孢杆菌研究回顾与展望
    关雄
    2006, 8(6):  5-11. 
    摘要 ( )   PDF (5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回顾了苏云金芽孢杆菌发展的历史,综述了资源、鉴定与分类、分子生物学包括cry基因、vip基因chi基因、aliA基因,生物信息学、生态学、安全性及产品化等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意见。

    植物农药研究进展
    侯太平
    2006, 8(6):  12-16. 
    摘要 ( )   PDF (4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了植物农药的特点、开发利用形式、国内外植物农药的研究进展和标志性成果,阐述了发展植物农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植物农药领域的发展趋势、主流方向以及与新农药创制的关系,提出了植物农药研究开发应重视的问题和建议。

    我国农用抗生素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朱昌雄[1] 宋渊[2]
    2006, 8(6):  17-19. 
    摘要 ( )   PDF (2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用抗生素系指微生物产生的,可用于防治农业有害生物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我国农用抗生素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分析了我国农业抗生素的现状,对农业抗生素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木霉生防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宋晓妍 孙彩云 陈秀兰 张玉忠
    2006, 8(6):  20-25. 
    摘要 ( )   PDF (4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木霉是一种重要的生防因子,已成功地用于多种植物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综述了木霉生防作用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时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

    寡糖激发子及其诱导植物抗病性机理研究进展
    赵小明 杜昱光
    2006, 8(6):  26-32. 
    摘要 ( )   PDF (5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寡糖是一类重要的激发子,能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对几种寡糖激发子及诱导抗性机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植物的细胞膜上有寡糖的受体,寡糖诱导活性氧爆发、引起信号物质NO、H2O2的产生,寡糖激发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寡糖激发抗性相关酶活性提高,诱导产生植物抗毒素。寡糖通过多种途径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

    我国昆虫病毒杀虫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孙修炼 胡志红
    2006, 8(6):  33-37. 
    摘要 ( )   PDF (3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毒能引起昆虫种群流行病,是导致昆虫种群密度下降的重要病因之一,作为昆虫病毒杀虫剂,它具有专一性强,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友好、能有效地控制害虫种群密度而成为生物防治的研究热点、对我国野生型及重组型病毒杀虫剂的研制、生物安全性以及应用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

    淡紫拟青霉防治植物线虫研究进展
    姜培增 李宏园 陈铁保
    2006, 8(6):  38-41. 
    摘要 ( )   PDF (2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是防治植物线虫较有潜力的生物防治菌剂之一,对植物线虫卵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就其生物学特性、防治机理、环境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育种与栽培
    豫南稻区稻作技术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趋势
    柳世君[1] 郭祯[1] 马铮[1] 卢兆成[1] 段昊[2] 蓝黎明[1] 张应香[1]
    2006, 8(6):  42-46. 
    摘要 ( )   PDF (3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文物、典藉为凭依,考述了豫南稻区建国前稻作技术的源流演进;以品种利用、耕作改制为脉络,把建国后稻作技术的历史变迁划分为4大发展阶段,梳理为4大技术主题;并按照现代稻作的要求,论述了豫南稻区稻作技术发展所面,临的6个重大技术课题。

    氮高效水稻育种研究及展望
    崔世友[1] 缪亚梅[1] 史传怀[2] 余聪华[3]
    2006, 8(6):  47-51. 
    摘要 ( )   PDF (3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氯高效水稻育种的意义、筛选的指标、基因型间的差异、遗传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等方面作了简要的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氯高效水稻育种进行了展望。

    现代农业
    加速我国现代农业一体化创新及其路径分析
    阮锋儿
    2006, 8(6):  52-56. 
    摘要 ( )   PDF (3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确立现代农业创新的路径。本研究认为,必须通过政府适度干预,克服现代农业一体化创新过程中的市场失灵,不断完善农业一体化创新的市场和政府激励机制,积极引导现代农业一体化创新主体的行为,通过政府诱导,实现现代农业创新的制度变迁,加快我国现代农业一体化创新步伐,提高农业经济效率,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并根据创新主体的行为导向提出现代农业一体化创新的若干模式。

    论农业信息化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陈令梅 周亮 崔太昌
    2006, 8(6):  57-60. 
    摘要 ( )   PDF (3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概述了农业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和特征,提出农业信息化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6个方面的重要作用,总结了国内外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经验。

    关于陕西电子农务体系创新的思考
    崔岩
    2006, 8(6):  61-65. 
    摘要 ( )   PDF (4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子农务对于农业实现现代化、农民致富、农村繁荣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对陕西电子农务发展的现状、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井进一步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市场运作为主、政府引导为辅、多元化投资的电子农务服务创新体系,并对完善创新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食物安全
    试论中国猪肉安全标准定位
    董银果 徐恩波
    2006, 8(6):  66-70. 
    摘要 ( )   PDF (3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是世界猪肉生产与消费大国,猪肉质量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健康安全和养猪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就制定我国猪肉质量安全标准定位依据,标准定位层次以及标准定住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和讨论的问题,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使探讨深入下去。

    植保技术与食品安全中政府与农户行为的博弈分析
    何敦春[1] 张福山[1] 欧阳迪莎[3] 杨小山[1] 王林萍[1,2]
    2006, 8(6):  71-75. 
    摘要 ( )   PDF (3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视野,建立了植保技术与食品安全中政府与农户的博弈模型,并对其进行求解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还从实证的角度加以论证及评述。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扶持决定该博弈中不同条件下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农业经济
    基于物流中心发展专业化农产品物流体系
    李晓锦[1,2]
    2006, 8(6):  76-80. 
    摘要 ( )   PDF (3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析我国现行农产品物流体系制度特点的基础上指出,现行物流体系效率低下的原因在于商物不分的制度结构。近年来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中心在我国各地纷纷兴起。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兴起预示着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向专业化方向的发展。我国应以此为契机,加速构建专业化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

    闲置耕地合理利用的对策与途径研究
    王月星
    2006, 8(6):  81-83. 
    摘要 ( )   PDF (1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5年在对闲置耕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出现耕地闲置的原因,并结合浙江省实际,提出了闲置耕地合理利用的对策与途径。

    水产养殖
    池塘养殖刺参应注意的问题及病害防治措施
    刘振林 原永党 苗秋华
    2006, 8(6):  84-86. 
    摘要 ( )   PDF (1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参养殖的病害频繁发生,而且越来越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生产管理及技术上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从苗种的选择、投放,水质的监控、调节,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节、控制,池底底质改良,饵料投喂,病害的症状及具体的防控等的详细措施和方法。

     

    科技管理
    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杨汭华[1] 高旺盛[2] 吴海芹[3]
    2006, 8(6):  87-90. 
    摘要 ( )   PDF (2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益类科研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数量偏多、公益目标模糊、产出效率低的问题,自2001年我国开始了对该类机构的分类改革。目标有二:一是具有面向市场能力的部分从公益类机构内部剥离出去;二是推动公益类研究由事业型管理模式向高度社会化的非营利型组织(NPO)管理模式转变。实践表明这两项创新都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本文分析了创新过程中“一所两制”管理模式形成的原因和存在的意义,以典型发达国家为参照,评价了我国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创新绩效,提出了当前应该稳定“一所两制”管理模式并推进准非营利型组织(quasi-NPO)管理模式的看法,为最终实现改革设计的目标积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