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蒋赟, 张丽丽, 薛平, 王秀东. 我国小麦产业发展情况及国际经验借鉴[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7): 1-10. |
[2] |
李俊杰, 杜蒲芳, 石婷瑞, 侯沛佳, 柴新宇, 赵瑞, 汪妤, 李红霞. 不同基因型小麦苗期耐低氮性评价及筛选[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7): 21-32. |
[3] |
坚天才, 康建宏, 吴宏亮, 刘根红, 高娣, 马雪莹, 李鑫. 氮素缓解春小麦花后高温早衰的抗氧化特性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7): 33-44. |
[4] |
张胜珍, 马艳芝.
氯化钙对盐胁迫下荆芥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7): 65-71. |
[5] |
李媛媛1,陈博2,姚立蓉2,翟雪婷1,司二静2,汪军成2,马小乐2,孟亚雄2,王化俊2,李葆春1*,杨亮1. 283份小麦品种(系)萌发期耐盐碱性评价及种质筛选[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3): 25-33. |
[6] |
王志恒,杨秀柳,邹芳,黄思麒,周吴艳,徐中伟,魏玉清*. 旱盐交叉胁迫对甜高粱种子萌发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2): 37-49. |
[7] |
郭佳晖, 白雄辉, 王爱东, 李瑞杰, 石晓鑫, 史勇峰, 李爱莲, 王西成, 王宏富, 郭杰. 黄淮北片冬麦区国家区试冬小麦品种抗寒性鉴定与评价[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10): 25-34. |
[8] |
郑永兴,李鸽子*,康国章*. 小麦应对Cu2+胁迫的生理响应及ASA-GSH合成酶基因表达[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1): 21-29. |
[9] |
周恺1,周彤1,丁峰2,丁大伟2,武威1,姚照胜1,刘涛1,霍中洋1,孙成明1*. 基于无人机图像的小麦主要生育时期LAI估算[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1): 89-97. |
[10] |
王志恒,黄思麒,邹芳,杨秀柳,魏玉清*. 温度与NaCl处理对甜高粱种子萌发及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22(9): 42-51. |
[11] |
史梦梦1,温思钰1,赵佳佳2,乔玲2,武棒棒2,郑兴卫1,2*,郑军1,2*. 小麦RCAR基因家族的鉴定、进化与逆境响应[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22(8): 14-24. |
[12] |
安昭丽,蒋和平,杨东群*. 小麦生产标准化推广应用研究——以产粮大县河南省新乡县为例[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22(7): 1-9. |
[13] |
刘丽华§,刘阳娜§,张明明,李宏博,庞斌双*,赵昌平*. 我国75份小麦品种SNP和SSR指纹图谱构建与比较分析[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22(5): 15-23. |
[14] |
张胜男1,聂兆君1*,赵鹏1,李金峰1,李永革2,刘红恩1*,秦晓明1,秦世玉1. 磷硫配施对冬小麦硒吸收及转运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22(5): 137-144. |
[15] |
尹焕丽1,岳艳军2,常凤1,王海标1,苗玉红1,王宜伦1*. 新型尿素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 22(5): 145-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