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2年 第1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2-04-15
    农业创新论坛
    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战略研究
    范云六1,黄大昉1,彭于发2
    2012, 14(2):  1-6.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2.02.01
    摘要 ( )   PDF (5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转基因技术已成为近代发展最快的作物改良技术,也是目前人们密切关注的农业技术。由于转基因作物育种关乎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由此引发的生物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论,在国家的严格管理下,不断经受各种质疑和考验。总结了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特点和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成就,并分析了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存在的问题,以使公众能正确的认识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使其健康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推进社会发展。

    澳大利亚发展碳汇农业对中国的启示
    贾敬敦1*,魏珣1*,金书秦2
    2012, 14(2):  7-11.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2.02.02.
    摘要 ( )   PDF (4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温室气体减排压力持续增大的背景下,各国纷纷积极采取措施探索有效减排途径,随着工业减排空间逐渐减小,对于减排的研究和实践逐渐转向农业。农业系统具有碳源和碳汇的双重特征,减少农业碳排放、增加农业碳汇意义重大。总结了澳大利亚在发展碳汇农业方面的最新政策动向,其具体做法包括征收碳税、建立碳交易机制、进行碳补偿和推动低碳农业技术开发等。借鉴澳大利亚相关经验,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实情,我国发展碳汇农业一是要在非农领域针对高碳产业征收碳税;二是要建立相应的碳交易和补偿机制;三是要鼓励相关技术的研发;四是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业现代化。

    我国农村知识服务发展的对策思考
    邬震坤1,2,李思经1
    2012, 14(2):  12-16.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2.02.03.
    摘要 ( )   PDF (4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进行农村信息服务时,由于存在着“信息富有”但“知识贫困”的情况,使得信息服务并不能有效帮助解决诸如农资纠纷、减产绝收等问题。随着知识服务成为农村科技服务发展的新方式,农村知识服务将以其优势解决上述问题。在阐述农村知识服务内涵的基础上,举例说明了农村知识服务与农村信息服务之间的本质区别,并就今后我国农村知识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发展高产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的探索和实践
    张永恩1,2,褚庆全1,王宏广1
    2012, 14(2):  17-21.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2.02.04
    摘要 ( )   PDF (4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现粮食安全始终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头等大事。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粮食安全研究中心1998年提出了以发展高产保障粮食安全的“‘123,234’粮饲超高产工程”,并开展了长期研究。在该研究基础上对发展高产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对发展高产农业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构想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未来粮食增产的3种不同预期,并从高产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对策和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

    中国农业保险近10年来的实践与研究进展
    杨晓娟,刘布春,刘园
    2012, 14(2):  22-30.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2.02.05.
    摘要 ( )   PDF (4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风险巨大的国家,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有效分散农业风险的工具,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介绍和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的作用和现状、模式以及产品种类、农业保险的需求以及测量农户支付农业保险意愿的方法、农业保险区划及费率厘定的过程,指出农业保险法律法规的缺失、农民对农业保险的客观需要丰富和农业保险需求不足相矛盾、农业保险产品质量不高、巨灾风险分散体系不完善和农业保险的研究和成果转化不足是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基于Web of Science的“水稻”研究论文产出分析
    孙秀焕,路文如
    2012, 14(2):  31-39.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2.02.06.
    摘要 ( )   PDF (5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2001-2010年10年间Web of Science收录的“水稻”这一关键词,分析了这一领域论文的学科、国家/地区、科研机构、重点期刊的分布,并将分析重点锁定在中国(大陆)的主要科研机构及与其合作较多的国际科研机构;根据Web of  Science的ESI数据库,总结了“水稻”研究热点。结果表明,日本、美国和中国“水稻”科研居世界领先水平;中美合作机构最多;发表“水稻”论文最多的期刊是“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和“Plant Physiology”;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东京大学发文量居全球前3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和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发文量居中国前3位。水稻研究热点集中在转基因、数量性状位点、基因组、稻瘟病和栽培稻等方面。

    生物技术 生命科学
    十二个小麦新品种成熟胚再生性能与农杆菌侵染敏感性评价
    李欣,刘凌云,杜丽璞,殷桂香,徐惠君,叶兴国
    2012, 14(2):  40-46.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2.02.07
    摘要 ( )   PDF (12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麦成熟胚培养再生率比较低,尤其对优良小麦品种成熟胚再生性和农杆菌侵染敏感性还缺乏研究,一定程度阻碍了转基因小麦有效开展和产业化进程。以扬麦18、扬麦15、扬麦16、新冬18、小偃166和周麦22等12个优良小麦新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其成熟胚再生率及其对农杆菌侵染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2个小麦新品种成熟胚再生率0~35.3%,周麦27最高,扬麦19次之(27.9%),新冬18、石麦B07-4056分别为211%和20.0%,其余品种再生率均低于20.0%;12个小麦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农杆菌侵染后GUS基因瞬间表达率0~33.3%,周麦18最高,扬麦15次之(23.8%),扬麦18、周麦22、周麦27和石麦B07-4056虽有表达但频率较低(6.7%~9.1%),其余品种没有观察到GUS基因瞬间表达。认为周麦27、扬麦19等品种适合进行成熟胚培养,周麦18、扬麦15等品种成熟胚适合进行农杆菌转化。优良小麦品种成熟胚再生性能和农杆菌敏感性评价为进一步利用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途径改良小麦奠定了基础。

    中国花生发展及主产区的演变特征分析
    董文召,张新友,韩锁义,汤丰收
    2012, 14(2):  47-55.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2.02.08.
    摘要 ( )   PDF (5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花生主产区发生了较大的演变,并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分析花生主产区演变特征,对于指导生产及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解放以来中国花生生产情况的分析认为:我国花生种植面积扩大空间变小,提高单产和品质是主产区花生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随着产业的发展, 优质专用花生品种种植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主产区花生加工业将深入发展,进而促进花生产业效益的不断提高。

    甘蓝型油菜分子标记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的偏分离分析
    丁广大1,2*,杨美1,2*,李兴美3,石磊1,2,徐芳森1,2
    2012, 14(2):  56-61.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2.02.09.
    摘要 ( )   PDF (4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甘蓝型油菜磷高效品种鄂油长荚和磷低效品种B104-2为亲本杂交得到的F10群体作为构图群体,共124个单株,构建了一张含733个分子标记的甘蓝型油菜分子遗传图谱。在这些分子标记中,通过偏分离分析发现,有218个分子标记发生奇异分离(P<0.05),占总连图标记数的29.7%。其中,偏向母本B104-2有136个,占62.4%,偏向父本鄂油长荚有82个,占37.6%。同时,在13个连锁群上发现了24个偏分离热点区域。对这种偏分离现象和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

    烟叶出片率的预测及其与其他物理特性的关系
    史双双1,叶协锋1,周雅宁2,罗定棋3,张永辉3,王栋3,于建军1
    2012, 14(2):  62-66.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2.02.10.
    摘要 ( )   PDF (38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烤烟叶片物理特性与出片率的关系,建立烤烟出片率的预测模型,应用逐步回归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对35个烟叶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叶长(X1)、厚度(X3)、抗张力(X6)、平衡含水率(X8)和含梗率(X9)是影响烟叶出片率(Y^)的主要物理指标,叶长、抗张力、平衡含水率与烟叶出片率呈显著正相关,厚度、含梗率与烟叶出片率呈显著负相关;叶长是影响叶片出片率的最主要决策因素;厚度是影响烤烟叶片出片率的最主要限制因素;5个因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决定了烟叶出片率的99.97%,并建立了烟叶出片率的预测模型:Y^=51.173 8+0.679 9X1-0.569 2X3+8.009 4X6+3.268 8X8-0.492 1X9,R2=0.999 72。

    细菌双组分系统的研究进展
    郝艳华,张维,陈明
    2012, 14(2):  67-72.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2.02.11
    摘要 ( )   PDF (3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菌需要复杂而精密的信号系统来应对体内外环境变化,从而适应环境并得以生存。双组分系统(two component system, TCS)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细胞中,由组氨酸激酶(histidine kinase,HK)和反应调控蛋白(response regulator,RR)组成,通过双组分蛋白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调节细胞信号传导途径。介绍了双组分系统的结构、反应机制和功能等方面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双组分系统在细胞信号传导中的作用。

    细菌Ⅰ型普鲁兰酶的研究进展
    孙晓晨,初晓宇,伍宁丰
    2012, 14(2):  73-80.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2.02.12
    摘要 ( )   PDF (17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Ⅰ型普鲁兰酶以内切的方式专一性作用于普鲁兰糖或者支链多糖的α-1,6糖苷键,生成产物麦芽三糖或线性多糖。在工业应用中,Ⅰ型普鲁兰酶与其他糖苷水解酶协同作用于不同糖类底物,可得到类型多样的终产物,因此在食品、化工、制药等行业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目前对Ⅰ型普鲁兰酶的研究不仅包括筛选高产酶的菌株,还需得到酶学性质优良的酶蛋白,以适合工业生产工艺。综述了细菌来源的Ⅰ型普鲁兰酶的研究概况,包括酶学性质、基因的分离与克隆、微生物生产,并讨论了该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研究前景。

    方法与技术创新
    几种主要的RACE技术及应用
    徐烨1,刘雅婷1,2,代文琼3,朱晓媛1,陈雪娇1,仵发静1,智龙1,王曼君1,2
    2012, 14(2):  81-87.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2.02.13
    摘要 ( )   PDF (8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是一种对mRNA进行末端快速扩增的技术,具有快速、稳定、成功率高等优点。阐述了经典RACE、Adapter-Ligated RACE、RLM-RACE、Cap-switching RACE、环形RACE和RCA-RACE的原理、优缺点及目前的应用,并提出了应用RACE技术的建议及RACE技术的应用前景,为实验人员选择最合适的RACE技术提供参考。

    用人工合成多肽作为半抗原制备Bt Cry1Ac的单克隆抗体
    胡小元,张岐蜀,段伟,姜国华,李玲
    2012, 14(2):  88-94.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2.02.14
    摘要 ( )   PDF (11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制备Bt Cry1Ac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本试验从NCBI获得了Bt Cry1Ac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根据抗原性、亲水性和表位性分析选定Bt Cry1Ac特异性肽段进行人工合成,并将其偶联于匙孔血蓝蛋白(KLH)免疫动物,应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了抗该肽段的杂交瘤细胞34株。通过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从中筛选出与Bt Cry1Ac天然蛋白产生特异性反应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一株(6G9)。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结果显示,该克隆株所分泌的MAB能对合成肽和Bt Cry1Ac产生特异性反应,而与同源的Bt Cry1Aa、Bt Cry1Ab天然蛋白均无交叉反应。通过对转基因棉花的ELISA 检测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制备的Bt Cry1Ac单克隆抗体能够有效的区分常规棉和抗虫棉,并且能对其中的Bt Cry1Ac蛋白进行特异性的识别。

    重离子诱变选育聚β-羟基丁酸酯高产菌株研究
    张楠,张昺林,王婉如,徐俊泉,张东明,薛林贵
    2012, 14(2):  95-100.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2.02.15
    摘要 ( )   PDF (8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聚β-羟基丁酸酯(PHB)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利用12C6+离子束对一株聚β-羟基丁酸酯(PHB)产生菌——芽孢杆菌Z-3进行诱变,然后进行筛选,从大量突变株中最终选育出一株PHB高产菌株A11,其PHB产量达到1.404 g/L,是出发菌株的1.33倍。研究结果揭示,重离子诱变育种技术具有良好的诱变效果,是一种有效的微生物诱变育种方法和途径。

    资源环境 生物药物 生物质转化
    贫困与作物多样性:基于中国北方偏远地区农户作物种植研究(英文)
    崔永伟1,杜聪慧2
    2012, 14(2):  101-108.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2.02.16
    摘要 ( )   PDF (2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中国北方偏远地区农民种植着多类小杂粮作物,当地有着丰富的作物遗传资源,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农户多作物种植以及贫富农户作物种植的差异发现,贫困农户更倾向于多样性。建议政府和科研部门如果能够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小作物的科研投入和技术推广力度,改变小杂粮被忽视的境况,既有利于这些地区的减贫工作,使当地贫困人口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又有利于保护当地的作物遗传资源,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抛秧栽培技术模式及其高产形成规律与途径研究进展
    胡雅杰1,张洪程1,2,龚金龙1,龙厚元1,戴其根1,2,霍中洋1,2,许轲1,2,魏海燕1,2,李德剑3,沙安勤3,周有炎3,罗学超3,刘国林3
    2012, 14(2):  109-117.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2.02.17
    摘要 ( )   PDF (5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概述了抛秧栽培概念及其历史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了几种抛秧高产栽培技术模式,进而阐明了抛秧立苗过程其及生理生态特点、抛秧高产生物学优势及高产形成规律与途径。同时,分析了抛秧大面积生产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最后展望了抛秧高产栽培的未来发展。

    冬水田施氮对杂交中稻氮、磷、钾含量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徐富贤,熊洪,张林,郭晓艺,朱永川,周兴兵,刘茂
    2012, 14(2):  118-126.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2.02.18
    摘要 ( )   PDF (4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施氮与不施氮条件下,研究了施氮对杂交中稻氮、磷、钾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稻谷生产效率表现为磷素(292.47~328.04 g grain/g P)>钾素(95.39~107.12 g grain/g K)>氮素(57.35~70.35 g grain/g N),氮、磷、钾素的稻谷生产效率与籽粒收割指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施氮后植株的氮、磷、钾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随之增加,且磷的增加量高于钾,但增加量均以分配到茎鞘和叶片为主。施氮植株比不施氮植株内氮、磷、钾积累量提高是生物产量和氮、磷、钾含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因氮、磷、钾含量提高的作用(66.30%~80.16%)大于生物量增加的作用(19.84%~33.70%)。植株氮、磷、钾含量分别与其稻谷生产效率呈极显著负相关,18个杂交中稻组合地上部植株氮、磷、钾的积累量比为1∶0.20~0.21∶0.61~0.66,其中73%~80%的氮和磷被籽粒吸收,73%~75%钾分配到茎叶。

    库尔勒香梨冠层光合有效辐射研究初探
    梅闯1,覃伟铭2,木合塔尔·扎热1,杨振1,刘娟1,李疆1
    2012, 14(2):  127-133.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2.02.19
    摘要 ( )   PDF (12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两种树形库尔勒香梨树冠内的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三维分布特征和叶面积指数大小,利用HOBOware自动气象站和SUNSCAN冠层分析系统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树形不同方位之间的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趋势具有较大差异,总体趋势是“低-高-低”的单峰变化曲线,不同树形辐射值表现出不稳定的上下浮动;光合有效辐射的三维分布大致呈现两种趋势,疏散分层形辐射值由树冠外围向树干内膛呈现递减趋势,由冠层下部到冠层上部递增,其冠层上部辐射值波动较大,而冠层下部则维持较低稳定水平:开心形的辐射值由冠层外围向冠层内膛递增,由树冠上层向树冠下层递减。疏散分层形的叶面积指数在不同方向上的均值显著大于开心形,同种树形在不同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均值比较认为,衰老期叶面积指数均值明显高于盛果期。

    反应器类型对生物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磊1,谢丽1,罗刚2,周琪1
    2012, 14(2):  134-144.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2.02.20
    摘要 ( )   PDF (4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有机废水或废弃物厌氧发酵制取氢气可以同时达到除废和产能的双重目的,是近年来生物质能的研究热点。产氢反应器的类型会影响反应器内产氢菌的数量和种类以及微生物与底物之间的传质作用,进而影响产氢系统的稳定性和产氢效果。对厌氧产氢悬浮细胞系统和固定化细胞系统(颗粒污泥、生物膜、微生物包埋体)保留生物量的效果进行了对比,总结了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CSTR)、厌氧序批反应器(ASBR)、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厌氧填充床、厌氧流化床(AFBR)以及复合生物反应器等不同反应器类型对厌氧产氢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展望,以期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指导作用。

    海洋农业
    单克隆抗体在水产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黄华1,杜天舒2,李强1,王轶南1,李华1
    2012, 14(2):  145-150.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2.02.21
    摘要 ( )   PDF (4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病原微生物对水产养殖的危害日益严重,主要以细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单克隆抗体的出现,对生物学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在水产养殖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对近几年来单抗在水产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