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0年 第2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06-15
    农业创新论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肉牛生产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赵春平,昝林森*
    2020, 22(6):  1-5.  DOI: 10.13304/j.nykjdb.2020.0122
    摘要 ( )   PDF (18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相继采取隔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但是也对经济发展带来影响。为了掌握新冠肺炎疫情对肉牛产业的影响,2020年2月,通过调研全国肉牛主产区21个省市的263个肉牛场,发现疫情对我国肉牛养殖造成了严重影响:在饲草料储备方面,48%的肉牛场精饲料储备量不足1个月,45%的牛场粗饲料不足2个月,95%的牛场酒糟等副产品断货;在架子牛收购和育肥牛出栏方面,95%的育肥牛场不能按计划补栏,育肥牛延迟出栏,饲草料消耗加大,导致饲草料紧缺的问题更加突出;活牛交易市场关闭,造成活牛收购价下滑;在繁殖方面,繁殖母牛错过1~2个情期;在疫病防控方面,70%的牛场兽药储备不足,春季防疫工作不能按计划进行。针对当前肉牛生产中突出问题,建议养殖企业(场、户)认真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确保人员和生产安全;做好应对预案;完善精细化饲养管理和标准化生产流程,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各级政府全面贯彻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为养殖业开辟“绿色通道”,保障物资和产品运输;尽快出台专项补助资金政策,银行提供小额信贷,帮助养殖企业提升信心,尽快恢复生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生猪产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王祖力
    2020, 22(6):  6-11.  DOI: 10.13304/j.nykjdb.2020.0344
    摘要 ( )   PDF (40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生猪产业带来的影响,从生猪生产、猪肉消费和生猪价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疫情导致饲料及畜产品流通不畅、养殖企业经营成本上升、饲料企业和屠宰企业开工难等问题,阻碍了生猪产能恢复进程,可能影响全年生猪产能恢复目标的实现;猪肉户外消费大幅减少、消费总量降幅明显、但禽肉和禽蛋消费量的下降间接增加了猪肉消费比例;生猪价格总体上涨,区域价差有所拉大。产业发展短期内面临非洲猪瘟疫情防护形势依然严峻和产业扶持政策陷入基层落实困境等问题,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粮食产业的影响分析
    宋莉莉§,张琳§,杨艳涛§,侯丽薇,王国刚
    2020, 22(6):  12-16.  DOI: 10.13304/j.nykjdb.2020.0359
    摘要 ( )   PDF (9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粮食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推动粮食生产有序开展,保障粮食安全,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发现,疫情之下农业用工难、农资供应紧张、传统的技术下乡服务停滞、跨区耕作受阻,加之今年病虫害呈重发态势,国际形势也更加复杂多变,稳定粮食生产的压力和挑战加大。建议将粮食安全当成“头等大事”来抓,支持春耕生产和双季稻面积恢复,保障重要物资运输通道畅通,开展多形式农业科技服务,健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预警机制,构建新型粮食生产支持体系,进一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生产。
    生物技术 生命科学
    陆地棉Ghuhrf1基因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杨江涛1,2,王旭静1*,哈斯阿古拉2,王志兴1*
    2020, 22(6):  17-25.  DOI: 10.13304/j.nykjdb.2019.0115
    摘要 ( )   PDF (70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分子育种过程中,优良基因和组织特异表达启动子的缺乏是制约棉花纤维品质改良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转录组数据库中差异基因表达谱发现,Ghuhrf1为开花当天胚珠优势表达基因,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或调控棉纤维的合成。根据其EST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ACE技术获得Ghuhrf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Ghuhrf1在开花当天的胚珠中显著表达。通过同源序列分析获得Ghuhrf1的上游启动子Ghuhrf1Pro。Ghuhrf1Pro全长为1 417 bp,含有GCbox、CAATbox、CATbox、CCGTCCbox和ACGTmotif等顺式作用元件和组织特异性调控元件。根据组织特异性调控元件的分布位置构建了4个不同程度的缺失体转化烟草和拟南芥进行分析。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全长启动子Pro和缺失体Pro1(-1 180~+226 bp)、Pro2(-867~+226 bp)、Pro3(-726~+226 bp)都能特异地驱动Gus基因在转基因拟南芥的叶片边缘尖部和莲座叶基部等分化生长旺盛部位表达,说明与分生组织表达相关的CATbox元件和CCGTCCbox元件在启动子种子特异表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启动子缺失分析也表明,Ghuhrf1基因可能不是直接参与棉纤维的合成,而是间接的参与棉纤维原始细胞分化起始的调控。该结果为棉花纤维品质基因Ghuhrf1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参考,并为棉花分子育种工程提供了新的调控元件。
    胡麻株高QTL定位与候选基因功能分析
    宋夏夏1,王利民2,张建平2,张天豹1,刘彩月1,龙艳1*,裴新梧1
    2020, 22(6):  26-32.  DOI: 10.13304/j.nykjdb.2020.0142
    摘要 ( )   PDF (33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 L.)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具有较强的耐旱、耐寒、耐贫瘠特性,株高不仅影响胡麻产量,同时与植株倒伏性相关,对胡麻籽品质也有一定影响。以加拿大油用亚麻品种Macbeth和中国纤用亚麻品种黑亚14号为亲本构建的包含155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统计了该群体在甘肃兰州和景泰、云南元谋及河北廊坊四点的株高性状,挑选在四个环境株高表现一致的高、低单株构建混合池进行QTL-seq。将分析结果和QTL定位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后确认了QTL候选区段,锁定了一个胡麻株高候选基因LuCWINV1-1,其属于酸性转化酶中的细胞壁转化酶,包含保守的结构域NDPNG、RDP和MWECP。亲本中LuCWINV1-1基因组序列发生突变,导致Macbeth中第21位谷氨酸和第523位异亮氨酸在黑亚14中分别为甘氨酸和丙氨酸。通过转化拟南芥发现,两个亲本的等位基因对株高起着不同的效应作用,LuCWINV1-1Mac转基因株系的株高变低,LuCWINV1-1Hei转基因株系变高,表明该基因在胡麻中控制株高。上述结果为解析胡麻株高机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探索出在小基因组作物中利用QTL-seq快速能有效克隆QTL候选基因,为后续鉴定克隆控制胡麻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提供技术支撑。
    蚕豆幼苗内生固氮菌促生长特性的研究
    王新南1,罗家豪1,郝俊杰2,张晓艳2,刘璐1,付丽平1,王家林1,韩燕红3,刘全兰1*
    2020, 22(6):  33-39.  DOI: 10.13304/j.nykjdb.2019.0439
    摘要 ( )   PDF (12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蚕豆内生固氮菌的促生长特性,对蚕豆幼苗叶和根中的内生固氮菌进行分离纯化,并测定这些菌的溶磷溶钾能力与产固氮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等酶的能力,确定潜在的促植物生长菌株。从蚕豆幼苗的叶和根中分离得到了8株内生固氮菌,其中7株有溶无机磷能力,2株有溶钾能力,4株有产纤维素酶能力,2株有产果胶酶能力;叶中SL24-3菌株的固氮酶活最高,还有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分泌能力,根中SR23-1固氮菌有溶解无机磷和溶解钾的能力。这些结果表明,蚕豆幼苗内生固氮菌的促生长特性明显,其中SL24-3和SR23-1固氮菌是潜在的优势促生长菌。挖掘了潜在的优良促生菌,为内生菌促进植物生长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具有实际价值和意义。
    田菁种子内生菌的分离及其对萌发的影响
    张凯晔1,2,刘晓琳2,董小燕2,3,刘润进4,贺立恒1*,解志红2,3*
    2020, 22(6):  40-48.  DOI: 10.13304/j.nykjdb.2020.0127
    摘要 ( )   PDF (25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是改良盐碱地的重要生物策略,其中获得有效的微生物菌株是关键所在。为了获得更多的植物促生菌菌种资源,以滩涂耐盐植物田菁种子为材料分离可培养内生菌。分离纯化得到了79株菌,主要集中分布在Bacillus、Azorhizobium、Cellulosimicrobium三个属。菌株SC45、SC59、SC60、SC24、SC5、SC17六株菌可分泌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SC45、SC59、SC60具有溶解无机磷能力,其中SC60分解无机磷能力最高为(207.9±14.29 )mg·L-1,且SC45具有产铁载体能力。种子萌发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SC45、SC60、SC59、SC17对田菁种子的活力系数分别可提高13.3%、14.1%、29.9%、26.7%。且SC60和SC17菌株浸种可显著促进胚根的发育,胚根占比提高了29.5%和13%。上述结果表明,Bacillus SC60可分泌IAA和溶解无机磷,提高种子活力,促进胚根发育,可作为田菁促生菌应用于农业生产。
    热带土壤中解淀粉芽孢杆菌HNU1的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符可芯1,2,杨叶2*,曾耿狄1
    2020, 22(6):  49-59.  DOI: 10.13304/j.nykjdb.2019.0077
    摘要 ( )   PDF (17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金属毒性强、不可降解,在环境中可持续存在,土壤中的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累积,对生物体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土壤微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方法具有经济成本低、周期短、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也存在外源微生物在土壤环境中不易存活和繁殖的缺点。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对前期研究中分离保存的一株铜富集细菌HNU1菌株进行鉴定,鉴定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找出该菌株的最适发酵条件,该菌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蔗糖2 g·L-1,酵母粉4 g·L-1,胰蛋白胨6 g·L-1,MgSO4 5 g·L-1。培养条件为初始pH为8.0,温度37 ℃,接种量0.1%,摇床转速180 r·min-1,50 mL三角瓶中装液量20 mL。鉴定的解淀粉芽孢杆菌HNU1菌株对Cu具有良好的富集作用,可进一步开发为微生物肥料用于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对土壤修复和改良具有重大意义。
    智慧农业 农机装备
    基于机载高光谱影像的南方水稻土有机质含量估算
    郭晗1,2,张序1*,陆洲2,田婷3,徐飞飞2,罗明2,吴正贵4,孙振军5
    2020, 22(6):  60-71.  DOI: 10.13304/j.nykjdb.2019.0645
    摘要 ( )   PDF (44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土中有机质光谱常常受到水分、秸秆等土壤背景的影响,为了减弱或去除非有机质组分对有机质光谱的影响,构建南方水稻土有机质估算模型。利用机载高光谱(GaiaSkyMini2VN)作为数据源,对原始反射率进行单一和组合变换(去除包络线、倒数、对数、一阶微分、二阶微分单一变换和倒数一阶微分、对数一阶微分、倒数对数组合变换)提取一维特征光谱;通过对变化后光谱进行比值和归一化处理,提取二维特征光谱;构建基于特征光谱的线性(多元回归、偏最小二乘)和非线性(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有机质预测模型,监测南方水稻土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一维光谱变换能显著增强光谱对有机质响应的敏感度,二维光谱变换能充分挖掘光谱信息,增强有机质与光谱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建模精度。非线性模型(BPNN、SVM)尤其是BPNN对土壤有机质拟合性好,建模精度高。基于原始反射率比值指数建立的BPNN模型建模精度达到0952,检验精度达到0889,建模效果最优。该结果适用于南方水稻土有机质监测,对机载高光谱在土壤有机质监测中的特征波段提取和建模方法选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对现代农业发展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基于多元岭回归估计小麦种植密度
    刘哲,乌伟,张善文,崔倩倩,李瑞洋
    2020, 22(6):  72-80.  DOI: 10.13304/j.nykjdb.2019.0608
    摘要 ( )   PDF (160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合理的种植密度对提高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快速、准确的估计小麦种植密度显得尤为关键。提出一种基于多元岭回归估计小麦种植密度的方法。首先,将获取的彩色麦苗图像从RGB颜色空间转到 Lab颜色空间,利用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对麦苗进行分割。然后,选取已知种植密度的50幅麦苗图像作为训练样本进行标准化,获得标准化麦苗图像的面积特征、轮廓特征和LBP纹理特征,将这3个特征参数和已知的麦苗密度作为训练输入,利用多元岭回归得到麦苗密度与特征参数间的函数映射关系。最后,对要测试的麦苗图像,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处理,求出测试麦苗图像的3个特征参数作为输入,代入映射函数得到测试麦苗图像的密度值。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估计4个不同品种小麦种植密度时,田间麦苗单幅图像中小麦种植密度的估计平均精度达到93.99%,平均相对误差为6.01%,对比已有估计小麦种植密度的方法,该方法估计精度显著提高。
    基于决策树集成学习的桉树蓄积预估模型研究
    李晓伟1,吴保国1*,苏晓慧1,陈玉玲1,彭意钦2,于永辉2,范小虎2
    2020, 22(6):  81-90.  DOI: 10.13304/j.nykjdb.2019.0900
    摘要 ( )   PDF (20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林分蓄积是衡量小班林分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以广西高峰林场速生桉为研究对象,以年龄、密度两个林分因子和坡向、坡位、坡度、土壤等立地因子作为自变量,公顷蓄积作为因变量,利用非集成、集成学习方法构建9个决策树模型,选择最优决策树模型预估不同年龄的桉树蓄积。结果表明:①集成学习决策树模型精度高于非集成模型,串行集成类模型boosting精度高于并行集成类模型bagging,其中串行集成模型中XGboost模型评价指标最优,训练集R2为081,RMSE为044;测试集RMSE为048,MAE为034。② 最优模型XGboost自变量重要性占比大于1%,依次为年龄(78%)、海拔(49%)、土层厚度(38%)以及密度(32%),其中年龄重要性远高于其他变量,纵向海拔高度影响大于空间位置上的横向坡度,造林密度影响程度低于土壤因素。③模型结果在广西其他地区同树种泛化测试精度R2为0785,P值为22E-16,符合检验标准,说明该模型针对广西部分地区速生桉树种生产力预估结果较好,可以为林场造林收获预估提供依据。
    动植物健康
    猪场沼液热处理对病原微生物杀灭的关键因素研究
    陈腾,董红敏*,张万钦,尹福斌
    2020, 22(6):  91-99.  DOI: 10.13304/j.nykjdb.2019.0671
    摘要 ( )   PDF (30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田利用和回冲圈舍是猪场沼液资源利用的主要途径,然而常温或中温厌氧发酵产生的猪场沼液有存在病原微生物的风险。借鉴欧盟厌氧发酵后巴氏消毒技术,采用热处理消毒法对猪场沼气工程厌氧发酵沼液进行消毒试验研究,为优化沼液热处理消毒的参数,以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的数量为指标,在进行50~80 ℃预备试验基础上,采用3种总固体含量(2%、4%、6%)的沼液、在4种加热温度(525、55、575、60 ℃)、3种加热时间(35 ℃升温至加热温度时间、15 min、30 min)的条件下,探讨猪场沼液热处理消毒的影响因素及其消毒效果。研究表明,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沼液热处理消毒效果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沼液总固体含量对沼液热处理消毒效果无显著影响(P>005),但沼液总固体含量越大,沼液升温速率越慢。对于本研究所用厌氧发酵沼液,在加热温度60 ℃,持续加热15 min后,沼液中大肠菌群数平均小于1 CFU·mL-1、粪大肠菌群数平均小于003 MPN·mL-1,满足《再生水水质标准》(SL3682006)再生水回用于农业病原微生物杀灭要求。研究可为猪场沼液消毒处理技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复合菌剂防治草莓根腐病的效果研究
    王梦园1,杜延全2,蔡威威1,王子浩2*,朱建强1*
    2020, 22(6):  100-110.  DOI: 10.13304/j.nykjdb.2019.0952
    摘要 ( )   PDF (101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获得草莓根腐病病原菌新棒状拟盘多毛孢(Neo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的拮抗菌,筛选出3株生防效果好的菌株: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17)、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en-27)和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Y1-7),进行室内目标病原菌的平板对峙试验和生防效果的广谱性验证试验,对抑菌圈边缘菌丝进行10×4倍和10×10倍的显微镜观察,检测3株生防菌的代谢产物中是否含有吲哚乙酸(indoleacetic acid,IAA)和铁载体等促生物质和脂肽活性类抗病物质,并设计盆栽和田间试验检测其防病、促生和增产效果。室内平板对峙试验显示,供试3株生防菌均对目标病原菌及草莓灰霉病等6种病原菌有拮抗效果,抑菌圈边缘菌丝出现变细、扭曲、分支增多等畸形现象。3株生防菌均产生促生物质IAA和铁载体,菌株胞外粗提物具有拮抗拟盘多毛孢的效果,以上结果初步证明3株生防菌均具有促生抗病潜力。盆栽试验表明,同一生防菌的防病效果优于抗病效果,复合菌的防病促生效果优于单一菌株,防治效果高达7368%。田间试验表明,复合菌处理防病增产效果较优,防治效果高达57.18%~66.00%,每公顷增产12.97%~37.99%。盆栽和田间试验印证了3株生防菌分别具有促生防病及增产效果,以3株生防菌复合效果最优。
    新疆焉耆县不同动物源耐药沙门氏菌的MLST分析
    王凯,林亚军,王舒丰,李淑娴,向志宇,夏利宁*
    2020, 22(6):  111-122.  DOI: 10.13304/j.nykjdb.2019.0204
    摘要 ( )   PDF (15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新疆焉耆县不同动物源沙门氏菌(Salmonella)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和携带耐药基因的情况,以及不同动物源耐药沙门氏菌之间的亲缘关系,从新疆焉耆县几个规模化养殖场分别采集鸡、牛、猪及羊肛拭子样;对样品中分离出的沙门氏菌运用琼脂稀释法进行13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并对耐药菌株通过PCR方法进行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采用MLST方法分析不同动物源耐药沙门氏菌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①分离鸡源沙门氏菌110株(27.5%;110/400),牛源沙门氏菌63株(64.9%;63/97),猪源沙门氏菌40株(10.0%;40/400),羊源沙门氏菌17株(6.8%;17/250)。②牛源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卡那霉素以及氟苯尼考这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0%以上,以7耐(33.3%)为主;猪源沙门氏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高于本地区其他动物源菌,多药耐药结果显示在0耐~7耐均有分布。③牛源沙门氏菌和羊源沙门氏菌中blaTEM、blaOXA、oqxA、oqxB、aac(6′)-Ib-cr、ant(3″)-Ia、aadA2和tetB基因的携带率高于鸡源和猪源沙门氏菌的携带率,但blaCMY-2、qnrB、qnrS和tetA这4种耐药基因仅在猪源沙门氏菌中检出。④筛选出8株多药耐药且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的沙门氏菌,MLST分析发现8株菌的ST型均为ST34,进化树分析显示它们之间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焉耆县被检养殖场的动物粪便中均分离出沙门氏菌,且对13种不同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存在多种耐药基因共存的情况,不同动物源耐药沙门氏菌间存在克隆传播的机制。
    食品质量 加工储运
    食品中阪崎克罗诺杆菌的药物敏感性及分子分型研究
    张彩霞1,2,陈颖2,胡安妥3,王娉2*,王宏勋1*
    2020, 22(6):  123-129.  DOI: 10.13304/j.nykjdb.2019.0149
    摘要 ( )   PDF (58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克罗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是配方粉中威胁婴幼儿健康的主要致病菌。近年来,乳制品及食品中常有克罗诺杆菌耐药株的报道,耐药株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挑战。为探究PFGE型别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关联性,采用BD 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系统对食品分离的68株阪崎克罗诺杆菌进行药敏检测,共选择19种抗生素,并采用PFGE对其进行分子分型。结果表明:4株阪崎克罗诺杆菌具有耐药性,耐药率为5.88%。其中,3株对头孢唑啉耐药,1株对四环素耐药。18株菌表现为中介,其中16株对头孢唑啉中介,2株对氯霉素中介。所有菌株对其余16种抗生素均敏感。68株阪崎克罗诺杆菌可分成58个PFGE带型,其中PT037、PT050、PT054、PT007、PT043及PT046带型分别含有4、3、3、2、2、2株菌,其余52个带型各含1株菌,带型较分散。3株头孢唑啉耐药菌株包含3个PFGE带型,18株中介菌株包含16个PFGE带型。检测的阪崎克罗诺杆菌食品分离株耐药率较低,未发现多重耐药菌株,且呈现出高度基因多态性,菌株PFGE带型与耐药性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洋槐蜜和椴树蜜结晶前后的主要物质组成和热力学性质变化研究
    郭娜娜1§,米鑫2§,罗其花3,赵亚周1*
    2020, 22(6):  130-137.  DOI: 10.13304/j.nykjdb.2019.0181
    摘要 ( )   PDF (16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实现对不同类型蜂蜜的特征和质量的科学评价,测定了不同蜜源(洋槐蜜和椴树蜜)和不同结晶状态蜂蜜的主要成分,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分析了其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无论结晶与否,不同蜜源蜂蜜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差异显著。相对于椴树蜜样品,洋槐蜜样品的水分活度可能更不利于酵母菌的滋生。玻璃转化温度、放热峰峰温和放热峰焓变等热力学参数,对于区分不同的蜂蜜样品较为灵敏。蜂蜜样品的热力学性质主要受到结晶状态的影响,而与蜜源特征相关性较小。基于以上结果,及时监测蜂蜜的水分活度有助于控制微生物(尤其是酵母菌)的滋生。通过测定蜂蜜的玻璃转化温度、放热峰峰温和放热峰焓变等指标,可以预测蜂蜜的结晶程度。
    生物制造 资源生态
    冒山小流域不同地形和土地利用下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
    秦富仓,牛晓乐,杨振奇,马鑫,任小同
    2020, 22(6):  138-148.  DOI: 10.13304/j.nykjdb.2019.0120
    摘要 ( )   PDF (62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壤养分是植物生长的物质保障,地形及人类活动均会影响土壤性状的空间分布。以东北黑土区冒山小流域为例,将GIS技术与地统计学方法相结合,对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地形因子、土地利用方式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冒山小流域土壤养分分布符合正态分布,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变异系数为1734%~4081%。②土壤养分空间分布总体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在流域中间位置较东西两侧含量偏高。③海拔因子和坡度因子均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坡向因子与表层土壤养分含量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④海拔因子与土地利用的交互作用对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显著,坡度因子和坡向因子与土地利用交互作用对表层土壤养分没有显著影响。
    不同有机无机肥氮投入比例对双季水稻生理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唐海明,李超,肖小平*,汤文光,程凯凯,潘孝晨,汪柯,李微艳
    2020, 22(6):  149-160.  DOI: 10.13304/j.nykjdb.2019.0146
    摘要 ( )   PDF (24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明不同有机肥氮素占总氮投入的百分比处理对双季稻区早稻和晚稻各个生育时期植株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大田定位试验为平台,系统分析了无N对照(M0)、施用化肥N(M1)、30%有机肥N(M2)、50%有机肥N(M3)、100%有机肥N(M4)5个不同施肥处理双季水稻植株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M1、M2、M3和M4处理均提高了植株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降低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脯氨酸(proline,Pro)含量。其中,M1和M2处理植株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M0处理,而MDA和Pro含量均显著低于M0处理。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M1、M2、M3和M4处理植株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片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M0处理。2017和2018年两年的早稻产量均以M1和M2处理最高,分别比M0处理显著增加2 0408和1 9728 kg·hm-2;晚稻产量分别以M1和M4处理最高,分别比M0处理显著增加2 1724和2 0060 kg·hm-2。采取不同有机肥氮素占总氮投入百分比施肥处理均有利于提高双季水稻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和光合特性,为水稻获得高产奠定了生理基础。
    拔节期干旱胁迫对青贮玉米生育与品质的影响
    宋晋辉,瓮巧云,吕爱枝,袁进成,刘颖慧*
    2020, 22(6):  161-167.  DOI: 10.13304/j.nykjdb.2019.0858
    摘要 ( )   PDF (10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拔节期干旱胁迫对青贮玉米生育性状和品质的影响,以粮饲兼用型品种‘中原单32’为试验材料,在遮雨棚内进行控水试验,对比分析拔节期中度与重度胁迫条件下青贮玉米的生育期、植株形态、单株干物质量及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青贮玉米在拔节期遭遇干旱胁迫后,生育进程推迟,拔节至吐丝间隔时间延长2~6 d,吐丝至成熟的间隔时间缩短1~4 d;株高与叶面积生长受阻,单株干物质量、干鲜比与果穗率降低;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上升,干物质、淀粉含量下降,综合评定指标相对饲喂价值和粗饲料分级指数下降。且干旱胁迫越严重、干旱胁迫时间越长,对上述指标影响越大。复水后,株高、叶面积均表现出明显的补偿效应,但与正常供水相比(T1)不能实现等量补偿。表明拔节期干旱胁迫导致青贮玉米生长速度减缓,单株干物质量下降,品质下降。
    谷子大豆间作对作物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李智,王宏富*,王钰云,杨净,鱼冰星,黄珊珊
    2020, 22(6):  168-175.  DOI: 10.13304/j.nykjdb.2019.0807
    摘要 ( )   PDF (13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较好的谷子大豆间作模式,选用品种‘农大8号’和‘晋豆25号’作为谷子和大豆的试验材料,在不施氮肥的基础上,设置谷子和大豆间作比例为6:0(T1)、2:4(T2)、3:3(T3)、4:2(T4)、0:6(T5)共5个处理,检测不同间作比例对谷子和大豆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模式对比,间作各处理条件下,大豆的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差异,而谷子的叶绿素含量有一定的升高趋势,其中T2处理显著提高;间作条件下谷子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提高,T2处理综合表现最好,而大豆的光合指标则显著下降;间作处理下谷子的胞间CO2浓度下降,大豆则有一定上涨;在间作模式下谷子的产量升高2%~9%,T2处理产量最高,大豆产量下降29%~33%。T2、T3、T4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表明间作处理具有间作优势,其中T2处理表现最好,结果对谷子大豆间作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氮肥运筹对烤烟养分积累和产质量的影响
    杨成翠1,徐照丽2,史普酉1,贾孟1,白羽祥1,朱宣全1,程亚东1,杨焕文1,王戈*
    2020, 22(6):  176-185.  DOI: 10.13304/j.nykjdb.2019.0325
    摘要 ( )   PDF (19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在低肥力植烟土壤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减量施用化学氮肥的潜力,通过大田试验,设置氮肥减施20%+3 300 kg·hm-2有机肥(D1)、氮肥减施30%+4 950 kg·hm-2有机肥(D2)、氮肥减施40%+6 600 kg·hm-2有机肥(D3)和常规施肥(CK),共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烟株干物质积累、养分累积特性及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CK,D1和D2处理增加了烟株干物质积累量,促进氮、磷和钾的吸收及其向烟叶的转移,提高了氮素表观利用率。D1和D2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烟叶产量,促进内在化学成分协调。除产量外,D2处理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均显著高于D1处理,D3处理在各方面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综上,低肥力植烟土壤施用有机肥条件下,减氮20%+有机肥3 300 kg·hm-2和减氮30%+有机肥4 950 kg·hm-2均有利于烟株养分吸收及积累,减氮30%+有机肥4 950 kg·hm-2处理最有利于烟叶产质量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