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3年 第1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3-06-15
    玉米研究特稿
    中国玉米生产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对策
    赵久然,王荣焕
    2013, 15(3):  1-6.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3.03.01
    摘要 ( )   PDF (11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玉米已成为当前中国种植面积最大且总产量最高的第一大作物,发展玉米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 要战略意义。全面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玉米生产的发展历程及各发展阶段的生产特点,并重点从自然 资源分布、农田基础设施、玉米品种与种子质量、栽培技术、生产经营方式、收储流通等方面深入分析了 当前中国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增加科研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策扶持、 加强技术服务、加大高产创建力度和改善产后储运流通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玉米进一步增产的政策建议 ,以及加强玉米新品种选育、抗旱节水、保护性耕作、提高播种质量和群体整齐度、机械化栽培和病虫草 害防治等技术措施。

    玉米转录因子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莫晓婷,赵军*,范云六,王磊*
    2013, 15(3):  7-17.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3.03.02
    摘要 ( )   PDF (12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转录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对外界环境的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对转录因子结构与功 能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与水稻里,在玉米中的研究则较少。根据植物转录因子数据库Plant TFDB, 目前已发现的玉米转录因子包括56个家族。综述了玉米中56个转录因子家族及其各自在植物中的结 构与功能研究进展,促进玉米转录因子的相关研究。

    玉米主要病害抗性遗传研究进展
    徐凌§,左为亮§,刘永杰§,刘青青§,陶永富§,徐明良,叶建荣*
    2013, 15(3):  18-29.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3.03.03
    摘要 ( )   PDF (12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玉米病原微生物来源广泛,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和卵菌纲等,常在叶片、雌雄穗和根茎等部位引起病症, 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玉米属异花授粉作物,地域分布广泛,遗传资源丰富,基因组多样性明显,蕴含着 大量质量和数量性状抗病位点。近年来,针对玉米主要病害开展了大量的抗病基因定位和发掘工作。到目 前为止,至少克隆了4个主效抗病基因,定位了大量的抗病基因/QTL位点,获得了一批抗病获选基因。在理论 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分子标记辅助的抗病基因/QTL的回交导入和聚合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改良效果。从 玉米真菌病害、病毒病、卵菌纲和细菌病害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玉米抗病遗传研究的进展。

    中国玉米品种改良及其种质基础分析
    李永祥,石云素,宋燕春,黎裕,王天宇
    2013, 15(3):  30-35.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3.03.04
    摘要 ( )   PDF (18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品种改良是实现我国玉米总产量持续提高的关键要素之一。在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前提下,通过品种改良 提高单产水平,对我国玉米生产至关重要。就品种改良对我国玉米单产水平增加的贡献,我国玉米品种改良 进程的特点和发展要求,以及我国玉米应用性基础种质的主要来源、现状和生产需求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最后,对我国玉米品种改良中的耐密性育种与营养高效育种、继续种质扩充的主要方式、建立高效玉米种 质评价和扩充体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旨在为玉米遗传育种提供一些基础信息。

    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研究进展
    谢树章1,杨小艳1,林清1,翁建峰2,蒋晓英1,李新海2*,雷开荣1*
    2013, 15(3):  36-41.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3.03.05
    摘要 ( )   PDF (10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草甘膦是广谱灭生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广泛应用于玉米生产,随着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转 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研发已成为玉米育种的重要内容。介绍了草甘膦的作 用机理,详细分析了抗草甘膦转基因植物基因工程策略。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抗草甘膦转基因玉 米研发及商品化应用进展,进而提出了针对我国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研发的策略。以期为我国抗草甘膦转 基因玉米研究提供参考。

    我国玉米商业育种与种子产业化初探
    杨今胜1,王贵1,白娜2,李旭华1,贾春兰1,刘少坤1,柳京国1*
    2013, 15(3):  42-47.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3.03.06
    摘要 ( )   PDF (11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2年我国玉米产量超过稻谷,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在粮食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日益重 要的地位。探索建立我国玉米商业化育种和种子产业化新体系,已成为我国玉米种业面对的重要课题。通 过对国内外种业发展的对比,分析了我国玉米商业化育种与种子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指出了我国玉米 种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我国玉米种业的发展趋势。

    农业创新论坛
    中国西南大麦产业发展综合研究利用
    曾亚文1*,普晓英1,张京2,郭刚刚2,杜娟1,杨涛1,杨树明1,杨加珍1
    2013, 15(3):  48-56.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3.03.07
    摘要 ( )   PDF (13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促进中国西南大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解决中国大麦生产下滑的问题,概述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大麦生产与生物多样性、啤酒大麦与啤酒麦芽产业、饲料大麦与畜牧业、功能大麦与功能食品四大产业协调发展的研究利用、成功经验及其产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中国西南地区大麦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首次提出了人类慢性病爆发的根源在于古代人的糙米和大麦为主食转变为现代人的精米和小麦精面为主食;研究结果为中国大麦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政府决策支持。

    现代道地中药材种植模式及基地合作创新探索
    孙君社1,郑志安2,张秀清2,罗江清3,姚松君3,郑志娟3|郭爱玲3,王民敬1,秦垂新3*
    2013, 15(3):  57-63.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3.03.08
    摘要 ( )   PDF (13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农业背景下的道地中药材种植管理模式是我国大中药产业发展的基石。以现代农业的视角,探讨了道地中药材种植模式创新和共建基地模式创新。基于现行中药材种植特征,探索出新型集约化、产业化的种植模式,提出四大创新,即科技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和流程创新,实现封闭管理和风险共担。以合作博弈理论为基础,构建出适于种植基地合作的新模式,即两个平台、三大机制和四个共同体。最后以浙江龙泉科达公司灵芝为例验证了实施效果。

    家畜繁育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推广应用
    李喜和1,2
    2013, 15(3):  64-71.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3.03.09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畜繁育生物技术包括人工授精、胚胎移植、体外受精、动物性别控制、动物克隆、转基因动物、干细胞等多元化的生殖生物工程技术。繁育生物技术的早期研究开发阶段主要集中在20世纪,到产业化推广应用经历了大约一个世纪的历程。目前,包括动物细胞性别控制、转基因-克隆技和干细胞技术已经进入产业化应用阶段,并且在人类疾病治疗方面显示了潜在的应用前景。

    问题解决型农业科技知识服务需求分析
    万敏1,2,孟宪学1*
    2013, 15(3):  72-76.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3.03.10
    摘要 ( )   PDF (9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户需求研究是面向农户进行农业科技知识服务的基础。回顾了我国农业科技信息需求和知识需求研究历史。着眼于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的区别,提出了以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问题为出发点,研究农业科技知识服务需求的思路,并分析了传统小农户、专业种养殖户和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的组织化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类型。拓展了农业科技知识服务需求的研究思路,为基于需求的问题解决型农业科技知识服务系统研究奠定了基础。

    生物技术 生命科学
    特异水稻脆茎突变体生物学特性及生物质降解效率的研究
    冯永清1,邹维华1,李丰成1,张晶1,张会1,谢国生1, 涂媛苑1,路铁刚2,彭良才1,3*
    2013, 15(3):  77-83.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3.03.11
    摘要 ( )   PDF (28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脆茎突变体是一种重要的种质资源。为研究该突变体在能源作物培育中的利用潜力,比较分析了10个突变体及其野生型品种日本晴(NPB)在物理特性、细胞壁组成、农艺性状、生物质降解效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脆茎突变体生长发育正常,但茎秆抗张力和株高低于NPB;茎秆细胞壁纤维素含量降低,半纤维素含量增高,木质素含量增加不显著。细胞壁合成关键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与细胞壁组成一致。此外,水稻脆茎突变体的单株穗重与NPB差异不显著,有效穗数增加,生物质产量增加,抗倒伏性显著增强,秸秆易粉碎且在酸、碱预处理及纤维素复合酶酶解条件下的产糖量及纤维素降解效率显著高于NPB。这些特异水稻脆茎突变体的表型优势揭示出其在水稻秸秆利用中的应用潜力,它们可以用于高产、生物质高效降解水稻品种的培育。

    陆地棉LTP家族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韩慧超1,黄逸群1,王劲2,左开井1*
    2013, 15(3):  84-90.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3.03.12
    摘要 ( )   PDF (46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链脂肪酸能够通过调节胚珠内源乙烯信号变化来促进棉花的起始和伸长发育,为深入了解棉花脂肪酸的转运过程及参与基因,对棉花全基因组进行了分析,克隆了11个脂质转运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证实:LTP6, LTP7, LTP9, LTP11 4个基因在纤维起始时期(野生型与突变体之间)的表达存在差异,这4个基因可能与纤维起始发育有关。通过基因组步移技术克隆了Gh-LTP6基因的启动子,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多个MYB结合位点。这些结果为深入研究LTP基因在纤维起始过程中的角色奠定了基础。

    高效双价(Bt+cpti)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分析
    薛计雄1,2|张锐1,张桦2,孙国清1,孟志刚1,周焘1,郭三堆1*
    2013, 15(3):  91-97.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3.03.13
    摘要 ( )   PDF (38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已有的中间载体和表达载体为基础,对Bt、cpti基因进行了修饰。在cpti基因的5′端增加了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KTI信号肽序列,在3′端增加了内质网滞留信号肽KDEL序列,然后在Bt基因的5′端增加了叶绿体靶向肽序列,构建了带有信号肽的双价表达载体PGBIC(K).B.4A和不含信号肽的对照载体PGBIC.B.4A。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喷花法转化陆地棉Y18,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了受体植物基因组中;ELISA结果显示,所获得的5株阳性株蛋白表达量分别提高了1~8倍不等。在杀虫实验中,修饰的双价载体的转基因植株1/4-1由于蛋白表达量的积累而显示了较高的棉铃虫抗性。为获得更高抗性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并为基因工程中提高外源蛋白积累量的研究。

    番茄RBX1基因的功能初探
    田雪芬,唐晓凤,李頔,刘永胜*
    2013, 15(3):  98-107.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3.03.14
    摘要 ( )   PDF (75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3泛素连接酶是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中非常重要的蛋白复合体,而大部分的E3连接酶都以Cullin蛋白作为支架,所有基于Cullin蛋白的 E3 连接酶都含有一个催化亚基RBX1。RBX1对于E3复合体结合E2和Cullin蛋白的活化具有重要作用。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鉴定出番茄RBX1蛋白与番茄CUL4蛋白有直接的相互作用。通过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分析野生型番茄中RBX1基因的组织特异性,结果显示RBX1基因在番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花与果实中表达量较高,茎和叶中相对较少。同时构建植物过量表达载体 PBI121-35S-RBX1并转化番茄,获得 3 株过量表达和 3 株RBX1共抑制转基因植株。研究发现共抑制的转基因植株表现出叶片变大、顶端优势变弱和不育等表型,说明RBX1基因在番茄的生长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推测植物RBX1基因可能与生长素和油菜素内酯等植物激素应答以及细胞增殖有关,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植物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线索。

    调控动物表型microRNA在分子育种中新的重要标记
    王辰,赵为民,牟玉莲*
    2013, 15(3):  108-112.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3.03.15
    摘要 ( )   PDF (10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croRNA(miRNA)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长度约为21~22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以基因沉默的方式来调控靶基因的表达。随着大规模转录组学研究的进行和深入,发现了大量与动物表型相关的microRNA。简要介绍了microRNA的基本特征,概述了近年来在动物性状决定及表型关联性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越来越多的miRNA与多种动物的重要表型相关联,将为动物表型调控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一般氮代谢调控蛋白NtrC的研究进展
    李琴1,2,燕永亮2,苏磊3,战嵛华2,张云华1,2*,王荣富1*
    2013, 15(3):  113-122.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3.03.16
    摘要 ( )   PDF (14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trBC是细菌氮代谢调控系统中双组分系统,其中NtrC是响应环境信号的转录激活蛋白,对靶基因具有转录激活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NtrC在细菌氮源利用、生物固氮、高分子胞外聚合物合成、碳氮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对NtrC的全局调控作用研究,是当前微生物代谢调控网络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细菌NtrC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细菌NtrC的生物学功能及调控机制,以期为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环境适应性,代谢多样性和碳氮偶联作用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AmrB对嗜水气单胞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影响
    张丹凤1,陈国平2,张国广1,黄家福1,华秀婷1,陈阳1
    2013, 15(3):  123-128.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3.03.17
    摘要 ( )   PDF (32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mrB是药物外排系统的重要成员,探讨AmrB与嗜水气单胞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关系,对研究嗜水气单胞菌耐药机制有重要意义。将amrB基因克隆至pET-28a载体上,双酶切和测序验证得到重组质粒amrB-pET-28a。对amrB-pET-28a/BL21进行诱导表达和镍柱纯化,制备得到效价为1∶6 400的兔抗AmrB抗血清。诱导获得嗜水气单胞菌AH1卡那霉素、链霉素和庆大霉素耐药菌株,Western blotting分析AmrB在耐药菌株中的表达量。Phoretix 1D和SPSS分析表明,AmrB的表达量在卡那霉素、链霉素和庆大霉素耐药菌株中显著地高于对照菌嗜水气单胞菌AH1,分别是对照的2.16、2.65和2.13倍,提示AmrB在嗜水气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将有助于了解嗜水气单胞菌耐药的分子机制。

    数字农业 农机装备
    农业智能手机服务系统的研究
    吴建伟1,刘伟2,卢兵友3,杨宝祝1,2*
    2013, 15(3):  129-134.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3.03.18
    摘要 ( )   PDF (41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智能手机能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便携、操作简单、专业性强的信息化装备。以现代农业生产管理为主要对象,结合我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现状,深入研究嵌入式技术、智能决策技术等关键技术,采集、加工整合作物、蔬菜、果树、花卉、畜牧、水产6个方面农业知识,研究玉米、小麦、棉花、黄瓜、桃、葡萄、猪、奶牛、月季、草坪淡水鱼等25个系列系统,实现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智能决策、短信推送、语音提示、3G视频服务等功能,有效加快农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技术产品发展步伐。

    资源环境 生物药物 生物质转化
    低pH和铝毒胁迫对华南水稻品种根形成及其生长的调节效应
    傅雪琳,陈伟栋,钟胜智,曾欢欢,郑凤屏,卢永根
    2013, 15(3):  135-142.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3.03.19
    摘要 ( )   PDF (23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华南地区土壤为红壤,呈酸性,磷素缺乏和铝毒胁迫共存,是影响该地区水稻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以华南地区主栽水稻品种粤香占及耐铝对照品种日本晴为材料,采用简单钙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供试材料种子发芽期及幼苗期对酸性条件和铝胁迫的反应,旨在探明粤香占的耐铝性特点。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过程中,Al显著抑制种子根的形成和生长(F=123.84, P<0.000 1),但粤香占与日本晴种子根形成初期对铝溶液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培养液梯度pH (pH 3.5, 4.5, 5.5, 65, 75)的实验表明,初生根长05 cm的幼苗在0.5 mmol/L CaCl2的不同pH溶液培养24 h后,幼苗根长的生长量随着溶液pH的降低而显著变短(F=70.01, P<0.000 1)。两个品种的耐铝性对不同Al浓度表现出显著差异(F=25.71, P<0.000 2),日本晴的耐铝性明显优于粤香占。在简单钙溶液培养条件下,50 μmol/L Al浓度可作为不同品种耐铝性的鉴定浓度。在不同Al处理时间的实验中,无Al的对照溶液中的幼苗根伸长量(CRE)和Al处理溶液中的根伸长量 (SRE)都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长,但是日本晴的相对根伸长量(RRE)显著大于粤香占;且随着培养时间延长,RRE愈小。对根尖铝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利用苏木精染色法的定性测定与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定量测定结果一致,即随着处理溶液中铝浓度的增加,幼苗根尖铝含量随之增多;与日本晴比较而言,粤香占根尖铝积累量更大。上述结果表明粤香占为铝敏感品种。

    禁牧休牧对藏北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张伟娜1,干珠扎布1,李亚伟2,高清竹1*, 万运帆1,李玉娥1,旦久罗布3,西饶卓玛3,白玛玉珍3
    2013, 15(3):  143-149.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3.03.20
    摘要 ( )   PDF (13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藏北高寒草甸禁牧3a(JM3)、禁牧5a(JM5)、禁牧7a(JM7)、休牧5a(XM5)和自由放牧(FM)等不同管理措施样地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群落高度、群落盖度、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的实地调查与分析,探讨了禁牧和休牧对藏北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禁牧样地的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休牧和自由放牧样地,而禁牧3a和5a显著高于禁牧7a;禁牧3a的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禁牧5a和7a,其禾草和莎草的重要值则高于其他样地;禁牧5a样地地上生物量最高,为84.2 g/m2,并且其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最小。在藏北地区,禁牧5a不仅可维持较高的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而且还能够明显提高高寒草甸可利用生物量,但是禁牧5a以上将不利于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草地可利用生物量。

    烤烟巨豆三烯酮研究现状与展望
    吴彦辉1,薛立新2,许自成1,朱金峰3,谢晓辉2,金磊2,赵爽1
    2013, 15(3):  150-156.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3.03.21
    摘要 ( )   PDF (10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巨豆三烯酮是烤烟天然香气的重要成分,起主要的致香作用。从烟草中巨豆三烯酮的作用出发,介绍了其形成及基因调控,综述了基因型、生态因素和栽培措施对烤烟巨豆三烯酮含量的影响。认为今后应加强研究各因素对烤烟巨豆三烯酮关键合成酶的影响,并且着力探寻出鼻腔中巨豆三烯酮的气味受体,为针对性地改善烟叶品质,发展优质型烤烟提供理论依据。

    海带废渣真姬菇发酵产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张炳照1,闫培生1,2*
    2013, 15(3):  157-162.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3.03.22
    摘要 ( )   PDF (21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开发海带废渣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以真姬菇为供试菌株,对海带废渣进行液体发酵,并研究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真姬菇能以海带渣为营养基质,进行生长发酵,并产生有效的抗氧化活性物质。抗氧化试剂盒检测显示发酵上清液总抗氧化活性为0.23±0.02 U/mg,比未发酵的海带废渣高43.8%,其发酵产物提取液的总抗氧化活性为0.77±0.01 U/mg,比未发酵的海带废渣高18.5%,且均高于化学抗氧化剂BHT。发酵上清液还具有良好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EC50=0.43 mg/mL)和一定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EC50=26.02 mg/mL)。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抗氧化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菌丝体内部,而具有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活性物质则游离于发酵上清液。

    海洋农业
    盐度胁迫对刺参非特异性免疫酶的影响
    王冲1,田燚2*,常亚青2,陈百尧3,4,伏光辉3,4,马衍平2
    2013, 15(3):  163-168.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3.03.23
    摘要 ( )   PDF (17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盐胁迫后刺参的行为表现及免疫酶活性会发生相应变化,以达到适应盐度变化的目的。设定5个盐度梯度(18、23、33、36和40),分析盐度胁迫后刺参行为变化及不同响应时间下体腔液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变化。实验结果发现盐度增加和降低都使刺参的活动受到影响,低盐度胁迫比高盐度胁迫对刺参的影响大。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总体呈现先降低后升高,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适应的趋势。盐度23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盐度32的对照组;盐度为36时,溶菌酶活力在第1天最高,随后降低,维持2 d后,酶活力又开始升高,并高于盐度32的对照组水平;盐度为18、40时,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低盐18、23胁迫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最低点均出现在第8 d。高盐36、40胁迫时,酶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最高点分别出现在第5 d和第8 d。研究结果为刺参机体在盐度胁迫下的调节适应机制研究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方法与技术创新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在植物病原物检测中的应用
    秦文韬,王忠跃*,张昊*
    2013, 15(3):  169-174.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3.03.24
    摘要 ( )   PDF (12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介导恒温扩增反应(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一种新型的核酸扩增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且适合于多种检测环境等优点,自开发以来,其作为一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简要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综述了其在植物病原物检测方面的应用,讨论了其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最后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两种鮰爱德华菌ELIS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张显昱1,李强1*,李明1,2,黄华1,叶仕根1,李华1
    2013, 15(3):  175-182.  DOI: 10.3969/j.issn.1008-0864.2013.03.25
    摘要 ( )   PDF (13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对水产动物致病菌鮰爱德华菌进行早期、快速地检测,以鮰爱德华菌单克隆抗体5D11作为检测抗体,分别建立了间接ELISA和竞争ELISA两种快速检测鮰爱德华菌的方法,并用棋盘滴定法进行了条件的优化。结果显示,间接ELISA实验中采用37℃过夜这种包被方法能有效促进酶标板对细菌的吸附作用,单克隆抗体和二抗的最佳稀释倍数分别为1∶80和1∶1 000,病原菌的检测灵敏度为5×106 cells/mL,交叉反应实验证明该方法特异性强,并且可用于对鮰爱德华菌标准菌株及其分离株的快速检测;同时采用棋盘滴定法确定了竞争ELISA实验中包被抗原-抗体最佳工作组合为5×108~1∶80、抗体和竞争抗原比例为3∶7,并制作出了相关系数为0.990 1的标准曲线,该方法特异性强,最低检出限106 cells/mL,可在一定范围内对鮰爱德华菌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弥补了间接ELISA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