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6年 第1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6-02-15
    农业创新论坛
    我国燕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
    任长忠*,崔林*,杨才,田长叶,付晓峰,刘彦明,赵桂琴,郭来春
    2016, 18(1):  1-6.  DOI: 10.13304/j.nykjdb.2015.319
    摘要 ( )   PDF (11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解决我国燕麦育种面临的“育种技术单一、方法陈旧、周期长、优良品种少”问题,围绕燕麦育种核心环节进行技术创新研究。一方面,引进与利用国外燕麦资源。在引进300份加拿大种质资源基础上,培育了中加燕麦杂交后代材料9 000多份;另一方面,创新我国燕麦育种方法,创建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利用我国独有的显性和隐性核不育资源,解决燕麦四六倍体杂交不育难题,攻克裸燕麦花药单倍体育种技术屏障,创新带芒标记性状集成优选等4项关键技术,破解了燕麦杂交聚合慢、异源优质基因库缺乏、优良基因整合效率不高、抗病优质基因狭窄和优良标记性状难辩别等难题。目前我国燕麦荞麦研究团队成员育成省级以上审(认)定裸燕麦新品种48个、皮燕麦新品种12个,其中国审新品种6个,由过去单一的高产类型,发展形成了满足我国复杂种植生态环境对燕麦品种多元化和加工品种多样化需求。

    环境友好型农业生态补偿实践进展
    胡博1,杨颖2,王芊1*,罗良国1*
    2016, 18(1):  7-17.  DOI: 10.13304/j.nykjdb.2015.230
    摘要 ( )   PDF (13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友好型农业是兼顾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农业生产方式,具有典型的正外部性。发达国家通过生态补偿措施来激励农民采取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政策措施实用且有效,推动了可持续农业的快速发展。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开展环境友好型农业生态补偿的实践及其效果,并基于我国在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生态农业和生态标记等方面的生态补偿实践,指出了制约我国环境友好型农业生态补偿发挥更积极作用的主要因素是补偿金额、补偿期限和补偿方式。同时,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了建立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清单等政策建议,对于加快我国环境友好型农业生态补偿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纳米材料与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孙长娇,崔海信*,王琰,曾章华,赵翔,崔博
    2016, 18(1):  18-25.  DOI: 10.13304/j.nykjdb.2015.240
    摘要 ( )   PDF (10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几年纳米材料与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取得了一定进展,综述了纳米材料与技术在农业投入品的传输、动植物遗传育种、农产品加工、农业环境改良和农业纳米检测技术等方面的应用。目前纳米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一些研究成果实现商业化还需要更大的努力。此外,纳米材料因其特性可能存在潜在的安全性问题,选择生物安全型、环境友好型纳米材料进行农业应用研究对于发展农业纳米技术至关重要。

    生物技术 生命科学
    玉米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标记开发研究进展
    陈秀华,于丽娟,罗黎明,陈洪梅,刘丽*
    2016, 18(1):  26-31.  DOI: 10.13304/j.nykjdb.2015.281
    摘要 ( )   PDF (10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玉米中的应用潜力,分析了影响标记辅助育种效率的诸多因素,总结了可用于育种实践的标记开发方法,阐述了其在玉米品质和抗性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并列举了一些可用于辅助分析的工具软件。最后对玉米标记辅助育种现存问题进行了深入解析,提出我国应大力开展玉米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并拓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应用范畴。

    水稻基因OsAFC2参与mRNA可变剪切调控
    梁蒙,张艳,徐妙云,张兰,王磊*
    2016, 18(1):  32-39.  DOI: 10.13304/j.nykjdb.2015.271
    摘要 ( )   PDF (20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RNA的可变剪切受到SR蛋白磷酸化水平的精确调控,AFC2作为SR蛋白激酶,能够影响mRNA可变剪切。在水稻RNAi突变体库中发现一个OsAFC2基因沉默突变体,进一步研究显示该基因定位于细胞核内,在水稻的各个组织部位均有表达,其中在叶片中表达量较高,在茎中表达量较低。与对照相比,在OsAFC2抑制表达的植株中,检测到的可变剪切数量明显增加,表明OsAFC2参与水稻细胞核中mRNA可变剪切的调控。

    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瞬时表达
    魏琦超1,2,张锐1,孟志刚1,孙国清1,周焘1, 赵雷霖1,郭三堆1*
    2016, 18(1):  40-45.  DOI: 10.13304/j.nykjdb.2015.287
    摘要 ( )   PDF (19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具有特异性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无毒性的特点,被认为是肿瘤凋亡疗法较有希望的候选药物。植物生物反应器在药用蛋白质生产方面具备较大优势。构建了可溶性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进行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瞬时表达,并对目的蛋白的体外活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氏烟叶片中目的蛋白平均表达量为68.60 pg/mg TSP;在浓度为200 pg/mL时,对NCI-H460细胞株的抑制率为28.75%。研究表明,经密码子优化的编码基因能够在受体植物中表达出有活性的目的蛋白,为开展目的基因的稳定转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铁浓度对水培芥蓝生长、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苏蔚,王坚,宋世威*,刘厚诚,陈日远
    2016, 18(1):  46-52.  DOI: 10.13304/j.nykjdb.2015.285
    摘要 ( )   PDF (22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培芥蓝时常遇到缺铁造成植株矮小、品质降低的现象,但高铁浓度培养易引起铁中毒产生生理障碍而抑制芥蓝生长。以EDTA-Fe为铁源,研究了不同铁浓度水平(2.8 mg/L、5.6 mg/L、8.4 mg/L、11.2 mg/L和14.0 mg/L)对水培芥蓝生长、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芥蓝植株鲜重和株高随营养液供铁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铁浓度超过8.4 mg/L后植株鲜重无显著增加,株高则下降。芥蓝薹叶与薹茎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都随铁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超过8.4 mg/L后薹叶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不再显著增加,超过11.2 mg/L时薹茎的可溶性蛋白、薹叶与薹茎的可溶性糖含量都不再显著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薹叶CAT和POD活性均随铁浓度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至8.4 mg/L时达到最高。根系活力随着铁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至8.4 mg/L时达到最高。植株全铁含量也随着铁浓度增加而先升高后下降,薹叶全铁含量至8.4 mg/L处理达到最高,薹茎与根全铁含量11.2 mg/L时最高。本试验条件下水培芥蓝最适合的铁浓度是8.4 mg/L,可获得最佳的生物量和经济性状。

    药用植物作为隔离剂对家蚕饲养的影响
    邵榆岚,张一川,唐芬芬,钟健,张永红,朱峰,白兴荣*
    2016, 18(1):  53-57.  DOI: 10.13304/j.nykjdb.2015.226
    摘要 ( )   PDF (11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寻找一种环保且防病的隔离剂,采用云南省山区常见的药用植物,桉树叶、艾叶、松针作为隔离剂,与家蚕常用隔离剂焦糠作对照,考察家蚕食桑情况、蚕座吸湿能力、抗病毒能力、茧质成绩等因素对五龄期家蚕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供试粗型药用植物不影响家蚕食桑;随着家蚕生长到五龄后期,不同处理组的吸湿能力差异明显(P<0.05),而同一处理组的吸湿变化不明显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7 d后艾叶组的存活率最高;全茧量、茧层率方面各药用植物与焦糠组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供试药用植物对家蚕无毒副作用,艾叶可代替焦糠作为隔离剂的新措施,对防治家蚕病害、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增强剂提高禽用二联苗免疫效力的研究
    陆吉虎1,2,3,吴培培1,3,张雪花1,2,3,侯继波1,3,唐应华1,3*
    2016, 18(1):  58-65.  DOI: 10.13304/j.nykjdb.2015.272
    摘要 ( )   PDF (16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评价免疫增强剂(VA5)对禽用联苗的免疫增强作用,将VA5分别与市售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新法)二联苗合用免疫SPF鸡和蛋鸡、与新城疫-H9亚型禽流感(新流)二联苗合用仅免疫SPF鸡,评价免疫后的抗体效价和SPF鸡攻毒后的保护效力。结果显示,SPF鸡或蛋鸡免疫含VA5的新法二联苗、新流二联苗后,新城疫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比常规苗组提前1周达到6 log2,禽流感HI抗体效价比常规苗组提前1周达到7 log2,法氏囊血清琼扩抗体和中和抗体比常规苗组均提前1周合格,且3种抗体持续高于常规疫苗组。免疫含VA5疫苗组的SPF鸡对新城疫强毒攻毒,以临床症状判断,可达全保护;以囊病变和临床症状判断,对法氏囊的攻毒提供全保护;H9变异株攻毒后不排毒。对上述3种病毒的保护力均高于常规苗。上述结果表明,VA5免疫增强剂能够提高鸡新法二联苗、新流二联苗对鸡的免疫效力,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型(SpltMNPVⅡ) ORF117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刘兴健,江峰,王石宝,李轶女,张志芳,胡小元*
    2016, 18(1):  66-72.  DOI: 10.13304/j.nykjdb.2015.337
    摘要 ( )   PDF (25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Ⅱ型(SpltMNPVⅡ)中ORF117基因(编码GP117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根据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此为基础对该基因的启动子活性和转录时相进行分析,表达纯化了GP117蛋白的部分序列以制备豚鼠来源多克隆抗体,并利用该抗体对ORF117基因的表达时相和GP117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进行了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1 203 bp,编码40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预测分子量为45.5 kDa,等电点为5.06;启动子活性和转录时相分析结果表明ORF117是一个晚期表达的基因;原核表达抗原免疫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可以达到1∶3 200,利用该抗体对其表达时相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ORF117为晚期表达基因,免疫荧光检测表明编码的蛋白多存在于细胞质中。

    Neosartorya fischeri P1来源的外切聚半乳糖醛酸酶异源表达及性质研究
    杨文霞,李可,潘霞,苏小运,杨培龙*
    2016, 18(1):  73-80.  DOI: 10.13304/j.nykjdb.2015.205
    摘要 ( )   PDF (19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聚半乳糖醛酸酶在食品和饲料行业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发现新的聚半乳糖醛酸酶不仅能够补充该酶的相关信息,还能为工业应用提供更多选择。从一株嗜热费希新萨托菌(Neosartorya fischeri P1)的基因组中克隆得到一个外切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Nf-pg),将Nf-pg在毕赤酵母GS115中进行异源表达,重组酶Nf-PG纯化后进行性质测定。Nf-PG在pH 4.5和55℃时活性最高,在pH 2.0~9.0具有较好的稳定性,50℃热处理60 min仍能保持80%的剩余酶活;去除N-糖基化的酶蛋白Nf-PG-D最适温度为50℃,热稳定性降低,最适pH和酸碱稳定性无明显改变。产物分析证明Nf-PG是严格的外切聚半乳糖醛酸酶,优异的性质使其成为食品加工行业的良好选择。

    数字农业 农机装备
    食品安全追溯链构建研究
    郑火国,刘世洪,胡海燕
    2016, 18(1):  81-86.  DOI: 10.13304/j.nykjdb.2015.265
    摘要 ( )   PDF (21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构建需确定被追溯的信息及信息的组织管理方式。现有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均基于信息系统理论进行构建。通过统筹管理自食品生产至消费全过程所涉及的质量安全要素,基于食品安全追溯链构建的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更快捷有效。基于食品链理论,分解食品链过程,提出了食品安全追溯链的层次模型,进而全面分析了食品安全追溯链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食品安全追溯链的建立,不仅是食品危害分析、质量控制、风险分析的基础,同时也是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构建的依据。

    监测果树冠层微环境的主从式WSN系统研究
    郭秀明,樊景超,周国民*,丘耘,胡林
    2016, 18(1):  87-94.  DOI: 10.13304/j.nykjdb.2015.241
    摘要 ( )   PDF (20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果树冠层微环境是影响果树结果质量与产量的重要因素,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能实现对果树冠层微气候的自动实时监测。传统WSN中所有的节点具有同样平等的地位,而在体积较小的果树冠层内,所有节点都具有信息感知、处理及传输功能是冗余的。高密度的具有平等地位的节点使得WSN系统缺乏合理的架构和层次,性能较低。针对此问题,将传统WSN系统架构进行拆分和重组,提出了一种传感功能分割的主从式WSN系统。每个果树冠层由1个子系统监测,每个子系统由1个主节点和多个从节点组成。从节点主要负责信息感知,主节点负责控制管理从节点并和其他主节点组网进行信息传输。提出了主从式WSN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并进行了评估新系统性能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主从式WSN系统较传统WSN系统生命周期延长了约一倍,更加高效节能,适合目前果园冠层微环境监测的应用现状。

    资源环境 生物药物 生物质转化
    作物推荐施肥方法研究进展
    串丽敏1,何萍2*,赵同科3*
    2016, 18(1):  95-102.  DOI: 10.13304/j.nykjdb.2015.302
    摘要 ( )   PDF (12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学的施肥方法是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当前农业生产存在施肥不科学,肥料效率低下,单产水平低等问题,导致肥料资源浪费、环境风险增大、农产品品质下降等一系列后果。研究作物高效施肥理论与方法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作物施肥以及肥料利用率现状基础上,分析了不科学施肥对土壤、水体、大气、农产品品质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综述了基于土壤养分测试和地上部作物反应的两类推荐施肥策略,着重介绍了测土施肥法、肥料效应函数法、叶绿素仪、叶色卡、硝酸盐反射仪、冠层反射仪、植株症状诊断以及基于作物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推荐施肥方法,并建议在实践中应因地制宜,选择适用的推荐施肥方法,以达到协调作物产量、环境保护和农田可持续利用的共赢。

    小麦水分高效利用研究进展
    冉文星1,王冀川1,2*,王璞2*
    2016, 18(1):  103-111.  DOI: 10.13304/j.nykjdb.2015.362
    摘要 ( )   PDF (12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现代可持续农业的大力发展,小麦水分高效利用机理与制约因素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从影响小麦水分高效利用的各方面因素着手,详细地介绍了影响小麦水分高效利用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小麦水分高效利用的生理特征以及生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小麦水分有效利用和提高生产水平提供参考。

    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趋势 ——以贵州省为例
    宋具兰,罗海波*,吴琳娜,潘伯娟,陈远云
    2016, 18(1):  112-119.  DOI: 10.13304/j.nykjdb.2015.326
    摘要 ( )   PDF (12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但目前,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加强喀斯特山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研究对发展农田水利、合理规划布局和实现粮食增量增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贵州省为例,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研究内容包括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效益评价。同时提出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最后提出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趋势,及向高新技术化、节水节地化、管理现代化、景观化、生态化和3S技术精准化等方面发展。

    亳州烟区烤烟不同品种和产区间烟叶钾氯含量的差异分析
    姜超强1,2,李德成2,王火焰2,张东启3,沈嘉1, 阎轶峰1,桑传杰3,祖朝龙1*
    2016, 18(1):  120-128.  DOI: 10.13304/j.nykjdb.2015.306
    摘要 ( )   PDF (13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掌握亳州烟区烟叶钾氯含量的特征情况,以2013-2014年在安徽省亳州市4个烤烟主要种植区采集的土壤和烟叶为材料,对不同主栽品种烟叶钾氯含量和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亳州烟区烟叶钾含量为6.2~21.9 g/kg,下部、中部和上部分别为13.9 g/kg、13.7 g/kg和11.7 g/kg。其中,70%以上的烟叶样品钾含量低于15 g/kg,只有50%的样品钾含量达到10 g/kg以上,少数样品烟叶钾含量能够达到20 g/kg。各产区间同一部位烟叶钾含量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品种烟叶钾含量表现为:中烟100>龙江911>NC89。烟叶氯含量为4.3~20.1 g/kg,下部、中部和上部分别为10.3 g/kg、10.2 g/kg和9.0 g/kg。其中,北部的芦庙和西南的双沟烟叶氯含量相对较低,而北部的张集较高;不同品种同一部位烟叶氯含量均无显著差异。总体而言,亳州烟区烟叶钾含量偏低,氯含量偏高,钾氯比偏低。因此,提钾降氯将是亳州生产优质烟叶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提高烟叶钾含量,应改进施肥方式如采用根区施肥等以提高根区土壤钾素供应,并注重旱期烟田灌溉。为降低烟叶氯含量,烟地应选择氯含量低的土壤,严禁使用含氯肥料,并杜绝大水漫灌。

    湖南浓香型烟叶化学成分与物理性状相关性分析
    刘智炫,周清明,黎娟*,刘卉,陈佳亮,陆元
    2016, 18(1):  129-135.  DOI: 10.13304/j.nykjdb.2015.210
    摘要 ( )   PDF (11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烤烟烟叶质量评价指标间的关系,于2011-2013年间采集湖南257个烟叶样品,通过简单相关和典型相关研究化学成分与物理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湖南烤烟化学成分多数指标间呈极显著相关;物理性状除叶长、平衡含水率与含梗率之间无显著相关外,其余指标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化学成分与物理性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主要由总糖与叶长(正相关)、叶宽(正相关)、单叶重(负相关),总氮与单叶重(正相关)、叶面积质量(正相关),烟碱与单叶重(正相关)、叶面积质量(正相关)、叶长(正相关)、叶宽(负相关)的相关性决定。研究结果为丰富烟叶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br# 追施不同种类钾肥对烤烟品质性状的影响
    郝浩浩1,薛立新2,许自成1*,吴彦辉1,许仪2,金磊2,李健忠1
    2016, 18(1):  136-143.  DOI: 10.13304/j.nykjdb.2015.203
    摘要 ( )   PDF (12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追施不同钾肥对烤烟品质性状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中烟100为供试材料,研究了追施不同种类钾肥对烤烟糖碱比、有机钾指数、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钾肥处理烟叶品质明显高于不追施钾肥处理,其中追施柠檬酸钾处理最好,常规追施钾肥+生物钾肥效果其次,常规追施钾肥+有机钾肥与常规追肥效果较差;追施柠檬酸钾处理和常规追施钾肥+生物钾肥处理均能有效协调中上部烟叶糖碱比,极显著提高各部位烟叶有机钾指数以及中部叶致香物质总量。总体看来,追施柠檬酸钾或增施生物钾肥均能较高程度提高烟叶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增施生物钾肥代替较为昂贵的柠檬酸钾以提高烟叶品质。

    饲草青贮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石漠化地区应用的启示
    熊康宁1,2,许留兴1,2,申小云3,张锦华4,刘成名1,2
    2016, 18(1):  144-153.  DOI: 10.13304/j.nykjdb.2015.339
    摘要 ( )   PDF (10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系统回顾近几十年来饲草青贮技术研究的进展,从理论基础、技术研发、试验示范、监测评价四个层面系统分析饲草青贮技术的主要成果和关键问题;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提出未来的任务重点是加大对青贮添加剂的研究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青贮技术推广范围。结合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草饲畜牧业特点,分析饲草青贮技术如何应用于该区域以促进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草饲畜牧业的发展,进而为治理石漠化提供帮助。

    云南黄金走廊烟区土壤腐殖质组成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
    王杉杉1,卢秀萍2,许自成1*,李军营2,逄涛2
    2016, 18(1):  154-163.  DOI: 10.13304/j.nykjdb.2015.409
    摘要 ( )   PDF (26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云南黄金走廊烟区土壤腐殖质组成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采用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云南黄金走廊烟区10个植烟市58份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云南黄金走廊烟区土壤腐殖质碳量均值为15.97 g/kg,富里酸碳量、胡敏酸碳量和胡敏素碳量分别为3.45 g/kg、1.72 g/kg和10.80 g/kg;土壤胡富比在0.19~2.06之间,均值为0.54,腐殖质的腐殖化程度相对较低;②云南黄金走廊烟区10个植烟市中土壤腐殖质碳量及其组分含量以红河、楚雄、宝山和文山地区较高;③不同土壤类型间腐殖质碳含量以紫色土显著较低,其他表现为水稻土>红壤>新积土;四种类型土壤胡富比均小于1,依次为新积土>紫色土>水稻土>红壤;④土壤腐殖质碳量与土壤砂粒和粗粉粒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与细粘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土壤腐殖质组成与土壤pH整体呈负相关关系。

    海洋农业
    我国裙带菜育苗和育种技术的回顾和展望
    单体锋1,2,李静1,2,逄少军1,2*
    2016, 18(1):  164-170.  DOI: 10.13304/j.nykjdb.2015.338
    摘要 ( )   PDF (10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海藻之一,其产量和经济价值在褐藻中仅次于海带。我国裙带菜的大规模人工栽培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是育苗的基础研究早在60年代就已开始。育苗和育种技术对于任何一种大型经济海藻的栽培产业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裙带菜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的裙带菜育苗和育种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对我国裙带菜育苗和育种技术的发展历史进行扼要回顾,分析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和思考,以期为裙带菜栽培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鸡油菌转化虾副产品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条件优化
    高秀君,闫培生*
    2016, 18(1):  171-181.  DOI: 10.13304/j.nykjdb.2015.295
    摘要 ( )   PDF (37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索高附加值回收利用虾加工废弃物的方法,利用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转化虾加工废弃物,以PB设计、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设计对转化条件进行优化,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为指标考察了转化产物的抗高血压活性。结果表明,鸡油菌转化虾加工废弃物最优液体发酵条件(兼顾菌丝产量和ACE抑制活性)为料液比1∶1.857,冰醋酸加入量1.25%;对该转化条件的验证实验结果与发酵条件数学模型预测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此条件下菌丝体产量为(27.837±1.011) g/L,较优化前提高21.231%;菌丝体水提物ACE抑制IC50为(0.394±0.071) mg/mL,显著低于优化前(P<0.05),脱腥得分为3.611±0.044。以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的鸡油菌转化虾加工废弃物,其产物具有较高的ACE抑制活性,可从其中分离得到较高活性的ACE抑制剂,而且可使产物脱腥。

    方法与技术创新
    适配体传感器结合便携式血糖仪定量检测赭曲霉毒素A的方法研究
    张勇1,2,郑楠2,文芳2,张养东2,李发弟1,王加启1,2*
    2016, 18(1):  182-188.  DOI: 10.13304/j.nykjdb.2015.233
    摘要 ( )   PDF (20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前大多数小分子毒素的定量检测方法仍需以实验室为基础或者定制设备,不能被公众广泛应用。研究开发了一种便携式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结合血糖仪用于赭曲霉毒素A(OTA)的定量检测。所开发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的线性范围是1×10-8~4×10-6 mol/L,检出限6.7×10-9 mol/L(2.69 μg/kg);适配体生物传感器被成功地应用于婴幼儿米粉和羊草样品检测,回收率达84%~122%,表明所开发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为OTA的定量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经济 信息研究 农业政策
    高致病性禽流感对我国肉鸡产业的影响
    黄泽颖,王济民*
    2016, 18(1):  189-199.  DOI: 10.13304/j.nykjdb.2015.377
    摘要 ( )   PDF (12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肉鸡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深受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影响。为评估每次疫病带来的经济损失,保障肉鸡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在肉鸡供需局部均衡模型引入高致病性禽流感冲击参数,构建测算高致病性禽流感对肉鸡产业经济影响的模型。通过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对我国肉鸡产业影响程度的测算发现,该疫情对鸡肉生产、消费、出口、进口的弹性系数是-0.003、-0.01、-0.021和-0.049。2004年和2005年的疫情对我国肉鸡产业的影响最为严重;2004-2009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造成我国鸡肉消费的总损失量最大,进口次之,其次是生产,最后是出口。因此,模型结果有助于加深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对肉鸡产业经济影响的认识,研究方法也适合研究自然灾害对其他产业的经济影响。

    甘肃省主要城市农业科技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金莹1,陈秉谱1*,马燕玲1,2
    2016, 18(1):  200-208.  DOI: 10.13304/j.nykjdb.2015.380
    摘要 ( )   PDF (12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科技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强大动力。近年来,中共中央对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科技竞争力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而位于西北地区的甘肃省也在积极贯彻并落实关于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战略任务当中。以甘肃省 12个地级市和2个自治州共14个主要城市2013年农业科技数据为依据,构建农业科技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肃省主要城市的农业科技竞争力进行排序,通过聚类分析法将各城市的农业科技竞争力按相似性分为四类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市农业科技竞争力水平的高低与该地区农业经济、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且各地区间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但提升空间和发展势头不可小觑。并提出提高甘肃省农业科技竞争力的政策建议,为研究西部地区其他省市农业科技竞争力水平做出典型示范的作用。

    基于逻辑回归的植物新品种权质量评估研究 ——以杂交水稻品种权为例
    任静1,2,宋敏1,2*
    2016, 18(1):  209-216.  DOI: 10.13304/j.nykjdb.2015.346
    摘要 ( )   PDF (11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授权量急剧增长,品种权的“数量多、质量差”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评价品种权质量成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了科学合理地判断我国品种权的综合质量水平,首先从竞争力的角度界定植物新品种权质量的定义,然后从品种权的法律、技术和经济三大属性建立品种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均值差异法验证品种权质量指标的有效性,最后采用逻辑回归模型构建品种权质量综合指数,以便全面、快捷地综合评价品种权质量。植物新品种权质量评估研究不仅有利于解决品种权质量判断标准问题,对提高品种权质量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为我国品种权的价值评估、许可转让、融资、抵押等交易活动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