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8年 第10卷 第S1期    刊出日期:2008-05-31
    综述
    非生物逆境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
    李昊文,赵军
    2008, 10(S1):  1-6. 
    摘要 ( )   PDF (1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温、干旱、高盐作为主要的非生物环境逆境,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研究植物对逆境的反应及逆境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研究表明在逆境相关基因的表达过程中,存在着ABA依赖性和ABA非依赖性调控体系。一些参与逆境信号的顺式作用元件和转录因子已被分离与鉴定。本文主要从顺式作用元件和转录因子相互作用的角度对非生物逆境信号网络作简要综述。

    一氧化氮对植物抗旱和抗病性的调控
    李早霞,赵军
    2008, 10(S1):  7-11. 
    摘要 ( )   PDF (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氧化氮(NO)在植物的各个生理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信号调节作用。主要综述了NO分子在植物中的合成、化学特性及其信号分子作用,以及NO在植物抗旱中对气孔的调控作用和对植物抗病性的影响。

    氨肽酶N(APN)与鳞翅目昆虫对Bt抗性的关系
    苗素丽,张少平,程红梅
    2008, 10(S1):  12-17. 
    摘要 ( )   PDF (1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使用Bt Cry毒素防治农业害虫是作物生产上的一个革命性的进步,受体与Bt杀虫蛋白结合能力的改变可能是昆虫对Bt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氨肽酶N(aminopeptidase N,APN)是一类存在于昆虫中肠内的Bt毒素受体蛋白,通过讨论APN与Bt毒素的结合作用,综述了APN基因变异与鳞翅目昆虫Bt抗性相关的分子机理,并介绍了(Bt)Cry毒素与APN相关的作用方式新模型。

    光谱技术在作物生长与营养信息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孙金英,曹宏鑫,黄云
    2008, 10(S1):  18-24.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光谱技术的发展,植物光谱分析方法已成为监测作物生长与营养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概述利用光谱技术监测作物叶面积指数(LAI)、生物量、含水量、叶绿素及氮素五项指标的研究进展,对光谱技术在作物生长与营养信息监测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耐低钾棉花品种的研究进展
    徐雪,张锐,郭三堆
    2008, 10(S1):  25-29. 
    摘要 ( )   PDF (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钾资源缺乏,棉区普遍缺钾。钾是棉花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缺钾会引起早产减产,甚至红叶茎枯病,耐低钾棉花的研究迫在眉睫。可以通过常规育种方法选育耐低钾品种。同时已经分离克隆到的吸钾相关基因为基因工程育种提供了平台,转基因技术越来越受到棉花科研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针对钾素对棉花的重要性、耐低钾棉花的常规育种及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作物钾营养性状、培育钾高效品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较为系统的讨论。

    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郭惠明,程红梅
    2008, 10(S1):  30-34. 
    摘要 ( )   PDF (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roum)是一种典型的恶性入侵杂草,在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分布,并在这些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物多样性损失。研究人员已经对其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对与紫茎泽兰化感作用相关的几个方面作一综述。

    纤维素乙醇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于婷,傅永福
    2008, 10(S1):  35-40. 
    摘要 ( )   PDF (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纤维素乙醇是一种清洁且资源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纤维素乙醇是解决我国能源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三农等问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生物乙醇的开发利用现状,同时提出了提高纤维素乙醇产量的方法,包括提高能源植物的生物量和品质,并指出纤维素乙醇发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木质纤维素类物质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进展
    邢启明,孙启忠,高凤芹
    2008, 10(S1):  41-45. 
    摘要 ( )   PDF (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受全球油价不断上涨的影响,用植物体制取的生物燃料越来越被世界各国看好。受世界粮食短缺和土地有限的限制,用粮食长期大量生产燃料乙醇不是长远之计,木质纤维素类物质是世界上最广泛的可利用生物材料,因此,用木质纤维素类物质生产生物燃料是解决今后燃料短缺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乙醇的利用原理及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

    莽草酸的应用及其微生物代谢合成
    高杰,许修宏,宛煜嵩,金芜军
    2008, 10(S1):  46-51. 
    摘要 ( )   PDF (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莽草酸是一种高价值的药用原初产物,其衍生物在抗炎、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抗禽流感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综述莽草酸的理化性质、药理特性及生产方法,并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探讨微生物代谢合成在提高莽草酸生产效率中的应用。

    西部地区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现状与建设途径
    何文清,严昌荣,刘勤,刘爽
    2008, 10(S1):  52-55. 
    摘要 ( )   PDF (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田和草地是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加强耕地和草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对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西部地区农田和草地资源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农田和草地资源虽然丰富,但生产力十分低下,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已经严重制约了资源的开发与持续利用。农田和草地不仅是西部地区粮食安全的保障,而且还是保护环境的重要生态屏障,加强立法、加大投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实行资源长期的监测与评价是建设与保护西部地区耕地和草地资源的重要措施。

    研究简报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可溶性糖、全氮、丙二醛含量动态变化及其与抗寒性关系研究
    陶雅,孙启忠
    2008, 10(S1):  56-60. 
    摘要 ( )   PDF (2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国内外6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时间、不同品种根部可溶性糖含量、全氮含量及丙二醛含量的动态变化,以了解它们与苜蓿抗寒性的关系,并对这些指标进行了变异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苜蓿根内的可溶性糖含量从9月中旬开始升高,11月中旬达到最高峰,之后开始逐渐下降,一直延续到次年5月中旬,说明可溶性糖是一种低温保护物质,能够提高苜蓿对低温胁迫的适应。各苜蓿品种根部全氮含量从9月到3月均保持在较高水平,4月份有一个明显的增高,而5月份显著下降,可见全氮含量不仅关系到苜蓿对低温的抵御能力,而且直接关系到苜蓿翌年春季的再生与返青。不同苜蓿品种根部丙二醛含量在9月份时较高,而后逐渐下降,到1月份出现最低值,1月份以后又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另外,对各紫花苜蓿品种抗寒性研究表明,草原二号、龙牧803和润布勒苜蓿为高抗寒品种;准格尔苜蓿和德宝为中等抗寒品种;Euver苜蓿为低抗寒品种。

    研究报告
    植物叶绿体trn基因通用引物在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测中的应用
    马玉婷,宛煜嵩,阮泓越,贺辉群,金芜军
    2008, 10(S1):  61-66. 
    摘要 ( )   PDF (2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工食品中通常含有多种作物成分,且其DNA遭到严重破坏,因而给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的PCR检测带来困难。采用植物中普遍存在的多拷贝叶绿体trn基因作为植物内源参照基因,用于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测,研究结果表明,仅通过1次PCR反应即可确定加工食品中不同植物来源成分的种类,根据扩增片段及其大小,可区分水稻、玉米、油菜、大豆、棉花等不同作物成分。利用植物叶绿体DNA通用引物对植物来源DNA的检测灵敏度达0.01%,比用植物种间特异性单拷贝或低拷贝基因组DNA作为内源参照基因的检测灵敏度提高约10倍。

    建立PC-PCR法快速、半定量检测养殖环境和水产动物中的致病性副溶血弧菌
    马妍,李健,王群,何玉英,王斌
    2008, 10(S1):  67-72. 
    摘要 ( )   PDF (2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tl为靶基因,将菌落PCR技术和平板菌落计数法相结合,建立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快速、半定量检测方法。PCR扩增的目的片段为673 bp,人工污染样品检测最低限固体样品为3.1×102cfu/g,液体样品为1.3×102cfu/mL,菌落PCR每反应体系的检测低限为90 cfu。对人工污染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PC-PCR方法检测结果与常规检测结果一致,可用于养殖环境及水产品中细菌的动态监测。

    环保型麻地膜保水特性研究
    付登强,易永健,汪洪鹰,王朝云
    2008, 10(S1):  73-77. 
    摘要 ( )   PDF (4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保型麻地膜具有强度较高,在土壤中降解性能良好,无污染的特点,是塑料地膜良好的替代产品,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保水是麻地膜覆盖作物增产的重要机理之一,研究麻地膜覆盖对田间土壤含水率变化的影响,对土壤蒸发的影响和麻地膜覆盖秋玉米的节水效果,结果表明:麻地膜覆盖能增加土壤对降雨的储蓄能力,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实证研究
    卢江勇,蒋和平
    2008, 10(S1):  78-85. 
    摘要 ( )   PDF (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据我国农业科研体制的特点建立了评价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007年中国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排名,为政策制订者提供科学的参考。

    研究简报
    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中植酸酶蛋白在模拟消化液中的稳定性研究
    杨文竹,蒲凌奎,张琪,陈平,陈茹梅,范云六
    2008, 10(S1):  86-89. 
    摘要 ( )   PDF (1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酸酶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重要饲料酶制剂之一,明确其在动物消化道环境中的稳定性对于其应用及作用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体外建立了胃、肠两种模拟消化体系,取不同消化时间的样品进行Western杂交,结果显示在模拟胃液中植酸酶蛋白经60 min处理未被消化,而在模拟肠液中处理15 min内被全部消化,表明转植酸酶玉米种子中的植酸酶蛋白在模拟胃液中极难被消化,可稳定存在,在模拟肠液中可被消化。

    棉花银染mRNA差异显示分析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安君,唐巧玲,王淼,王旭静,王志兴
    2008, 10(S1):  90-93. 
    摘要 ( )   PDF (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RNA差异显示(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技术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优化了棉花mRNA的银染差异显示体系,以陆地棉苏棉12为材料,分别提取叶片和开花期后10 d左右的纤维中的总RNA,利用差显技术筛选出了在棉花纤维中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

    PEPT1抗原表位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序列鉴定
    江勇,蔡辉益,刘国华,李勇,张姝
    2008, 10(S1):  94-98. 
    摘要 ( )   PDF (1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GenBank的原鸡PEPT1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得到PEPT1基因抗原表位区序列,将该序列定向克隆至pET22b(+)载体上,成功构建了pET-22b-PEPT1重组质粒。重组质粒在原核表达宿主Rosetta(DE3)中诱导表达出PEPT1抗原表位区蛋白,纯化的表达产物经过质谱分析鉴定,为进一步生产鸡肽转运载体PEPT1的特异性抗体奠定了基础。

    来源于苍白杆菌的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基因的克隆
    肖玮,初晓宇,田健,郭军,伍宁丰
    2008, 10(S1):  99-102. 
    摘要 ( )   PDF (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机磷化合物作为一类高效广谱的杀虫剂被广泛使用,在使用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面积的环境污染。本研究从被农药高度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到了一株对甲基对硫磷农药有高效降解能力的细菌,通过16S rDNA鉴定为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sp.)。克隆该菌的有机磷降解酶编码基因mphxw,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其表达产物具有正常生物学活性,同时纯化了重组酶。

    生物添加剂对甜菜和玉米秸混贮品质的影响
    李晓霞,王宗礼,孙启忠
    2008, 10(S1):  103-106. 
    摘要 ( )   PDF (2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试验利用甜菜与玉米秸秆进行混贮,添加LF、甜渣、LF+采禾、采禾、采禾+甜渣及无添加剂(对照)进行青贮。结果表明各添加剂都显著降低了青贮料的pH、ADF、NDF和CF含量,并提高了青贮料的CP含量,各添加剂均可改善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获得优质青贮饲料,但采禾添加剂效果最佳。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郑单136的影响
    周波,胡学安,魏良明,薛华政,吴国强,黄凌
    2008, 10(S1):  107-110. 
    摘要 ( )   PDF (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7年在开封对玉米新品种郑单136分5个不同种植密度进行试验,通过对不同种植密度的郑单136的生育期、株高、果穗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郑单136最佳种植密度为7.5~8.25万株/hm2,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水稻RNA纯化方法的比较和改进
    刘凌,谢家建,王锡锋,彭于发
    2008, 10(S1):  111-115. 
    摘要 ( )   PDF (13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实验利用TRIZOL试剂提取水稻苗期叶片总RNA,对三种常用的RNA纯化方法和改进的纯化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法和RT-PCR法检测提取的RNA样品的品质,结果表明,应用改进的RNA纯化方法可有效去除水稻RNA中的DNA污染,电泳条带清晰无降解;OD260/OD280为1.91~1.98,具有较高的纯度;改良方法纯化的RNA逆转录为cDNA,作为PCR扩增的模板,以不同的循环数进行扩增,在反应适宜循环数内检测不到DNA片段污染,说明用改进方法提取的RNA,其质量和纯度可以满足下一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需要。

    小白链霉菌武夷变种HWM DNA的制备及最适酶切条件确定
    王万群,阿拉坦夫,展丽然,石义萍,张克诚
    2008, 10(S1):  116-119. 
    摘要 ( )   PDF (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构建小白链霉菌武夷变种(Streptomyces albulus var. wuyiensis)的细菌人工染色体(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s,BAC)文库,提取了小白链霉菌武夷变种高分子量DNA(high molecular weight DNA,HMW-DNA)。用低熔点琼脂糖(low melting point agarose,LMP)包埋小白链霉菌武夷变种菌丝球,胶块经溶菌酶、蛋白酶K、两种限制性内切酶(BamHI、Hind III)处理后,使用箝位匀强电场(CHEF)凝胶电泳检测DNA片段大小。电泳结果显示提取HWM DNA完整,满足构建BAC文库的条件,确定了最适酶切条件为Hind III 0.2 U酶切10min,为小白链霉菌武夷变种功能基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