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2年 第2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2-06-15
    上一期   
    农业创新论坛
    作物智能设计育种——自然变异的智能组合和人工变异的智能创制
    汪海, 赖锦盛, 王海洋, 李新海
    2022, 24(6):  1-8.  DOI: 10.13304/j.nykjdb.2022.0391
    摘要 ( )   HTML ( )   PDF (50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物育种正在从传统的经验育种转向BT+IT驱动的智能设计育种。提升智能设计育种的能力和水平对解决我国未来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作物智能设计育种将具有“双轮驱动”特征:智能化的杂交育种以育种大数据和育种模型为基础,精准设计自然变异的最优组合,并以最快捷的杂交组配方式实现自然变异的最优组合;智能化的生物育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合成进化技术,设计DNA/蛋白质序列,可以“道法自然、超越自然”,指导作物的基因编辑育种和合成生物学。探讨了作物智能设计育种范式的理论基础、技术手段和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作物智能设计育种在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市场和政策瓶颈,并提出相关对策。

    智慧农业信息服务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郑建华, 赵瑞雪, 赵华, 李思经, 王国刚
    2022, 24(6):  9-18.  DOI: 10.13304/j.nykjdb.2021.0764
    摘要 ( )   HTML ( )   PDF (86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能装备等新兴技术与农业快速融合,推动农业向智慧化发展。在全球农业现代化发展背景下,智慧农业信息服务成为高效、精准化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针对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存在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渠道不畅通、农业信息化水平区域差异性大、信息服务供需不平衡、信息化服务人才匮乏等问题,总结分析美国、西欧、日本、韩国等农业发达国家或地区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以及智慧农业信息服务发展等方面的有益经验与做法,结合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要求,提出我国智慧农业信息服务发展应注重政府在农业信息服务中的主导地位、重视农业信息服务领域法律法规和标准建设、强化农业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和网络体系建设、借助新兴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型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农户及涉农企业等经营主体的信息素养和建设社会化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等对策建议。

    国外兽用抗生素减量化实践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陈萌萌, 李晓峰, 肖红波
    2022, 24(6):  19-26.  DOI: 10.13304/j.nykjdb.2021.0345
    摘要 ( )   HTML ( )   PDF (52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兽用抗生素减量化行动对畜禽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兽用抗生素减量化行动起步较晚,目前尚无具体的行动指南,同时畜禽养殖环境差异较大导致全面推行也较困难。因此,在借鉴国际相关组织和畜牧业发达国家兽用抗生素减量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建议:普及安全用药知识,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添加畜产品“减抗、无抗”标签,开展动物性食品兽用抗生素残留风险评估工作,建立养殖场与兽医关系网,指导养殖场做好生物安全防控,完善兽用抗生素使用监控管理网络,以期为我国全面开展兽用抗生素减量化行动提供参考依据。

    生物技术 生命科学
    外源硒调控植物重金属胁迫机制的研究进展
    马俊桃, 周文, 李静浩, 景艺卓, 韩丹, 邵惠芳
    2022, 24(6):  27-35.  DOI: 10.13304/j.nykjdb.2021.0645
    摘要 ( )   HTML ( )   PDF (52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硒是对植物有益的微量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抗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外源添加硒可以有效缓解植物重金属胁迫,且相关研究也逐渐深入。总结归纳了近年来植物对硒的吸收、转运和积累规律,以及硒缓解重金属胁迫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比较了硒对不同种类重金属胁迫缓解机制的异同点,以期为提高植物抵御重金属胁迫能力提供理论基础。

    过表达棉花葡萄糖醛酸激酶基因GbGlcAK促进拟南芥细胞伸长
    吴楠, 杨君, 张艳, 孙正文, 张冬梅, 李丽花, 吴金华, 马峙英, 王省芬
    2022, 24(6):  36-46.  DOI: 10.13304/j.nykjdb.2021.0806
    摘要 ( )   HTML ( )   PDF (409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纤维品质改良一直是棉花育种的重要目标。基于纤维不同发育时期的RNA-seq数据,发现1个在海岛棉和陆地棉间差异表达的葡萄糖醛酸激酶基因(glucuronic acid kinase/glucuronokinase,GlcAK)。从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Pima90-53纤维中克隆了GbGlcAK,其ORF为1 101 bp,编码366个氨基酸。GbGlcAK具有GHMP 激酶 N和C结构域,为GHMP超家族成员,属于可溶性非分泌蛋白,与拟南芥GlcAK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GbGlcAK分布在细胞质中。超表达GbGlcAK的拟南芥叶表皮毛、下胚轴、下胚轴细胞和根的长度较野生型均极显著增加,UDP-D-GlcA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增加,果胶含量显著增加,说明过表达GbGlcAK能够上调UDP-D-GlcA代谢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果胶含量,进而促进细胞伸长,这为进一步研究GbGlcAK在棉纤维发育中的功能提供了参考。

    大豆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其作用效果研究
    田振祥, 丁伟, 程茁, 戴航宇
    2022, 24(6):  47-57.  DOI: 10.13304/j.nykjdb.2021.0631
    摘要 ( )   HTML ( )   PDF (531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利用内生细菌促进大豆生长发育,从而获得环境友好型生物调控剂,从大豆种子中分离得到优势内生细菌,研究其对大豆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把大豆种子装入无纺布袋内,在土壤中埋藏10 d后取出,种子表面消毒后在灭菌培养皿中培养,在胚根周围分离得到8株内生细菌,通过初步筛选获得2株具有促生作用的优势内生细菌KC-1和MD12-2,经鉴定分别为侧孢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具有产生长素(IAA)和溶解有机磷的能力。使用2.5×107 cfu·mL-1的KC-1和MD12-2菌液浸种,对种子萌发有着显著促进作用;盆栽试验表明,10×107、5×107 cfu·mL-1的KC-1和MD12-2菌液浸种,大豆的生长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瘤固氮酶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

    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王莉莉, 殷丛培, 李峰, 杨志敏, 刘芳明, 林柏松, 刘晓静, 刘海军, 孙靖, 单东东, 崔江慧, 张振清
    2022, 24(6):  58-69.  DOI: 10.13304/j.nykjdb.2021.0692
    摘要 ( )   HTML ( )   PDF (458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采用盆栽试验,以开花期马铃薯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提取其总DNA,通过Illumina Miseq对细菌 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对干旱处理下马铃薯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有效序列1 263 889条,6 785个OTUs归属33个门、94个纲、267个目、462个科、919个属、1 930个种。与对照土壤相比,种植马铃薯后根际土壤中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为优势菌门,其中放线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干旱处理提高了马铃薯根际土壤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PCoA(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分析显示,种植马铃薯和干旱胁迫是造成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异的重要因素。PICRUSt(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communities by reconstruction of unobserved states)分析表明,干旱处理后根际土壤细菌的变化与马铃薯植株的生理代谢、信号转导、防御机制和基本生命活性等密切相关,对植物的生存和耐旱性具有重要意义,为通过改良土壤微生物环境来提高植物胁迫耐受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泰山白首乌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分析
    李洁, 林莹, 徐美玉, 王飞, 徐凌川
    2022, 24(6):  70-81.  DOI: 10.13304/j.nykjdb.2021.0963
    摘要 ( )   HTML ( )   PDF (578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泰山白首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充分利用根际微生物资源,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测定来自山东省莱芜市莲花山(LW)和济南市历下区(LX)、长清区(CQ)3个产地的泰山白首乌根茎10和20 cm深度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结果表明,6个样品共得到真菌1 589个OTUs,分属于11门35纲84目142科237属。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是6个样品共同的优势菌门。样品CQ20的群落丰度和多样性最高,样品LX20的真菌群落分布最均匀;随着地下根茎深度加深,真菌微生物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增大。不同产地和根茎深度样品间土壤真菌群落存在显著差异,上述结果为优选根际促生菌、提高仿野生种植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嗜吡啶红球菌Rp3生长及降解粪臭素特性研究
    吴玉洪, 郭荣君, 马桂珍, 李世东
    2022, 24(6):  82-89.  DOI: 10.13304/j.nykjdb.2021.0139
    摘要 ( )   HTML ( )   PDF (85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获得适宜嗜吡啶红球菌(Rhodococcus pyridinivorans)Rp3生长的碳氮源并明确不同因素对Rp3菌株降解粪臭素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Rp3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培养液中粪臭素含量,分析最适碳氮源、金属离子、温度和传代对Rp3菌株生长和降解粪臭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Rp3菌株能够以粪臭素为唯一碳源生长。碳氮源对Rp3菌株生长的影响排序依次为酵母浸粉>牛肉膏>蔗糖,适宜碳氮源用量为蔗糖16 g·L-1、牛肉膏14 g·L-1、酵母浸粉6 g·L-1。培养液中不添加Mg2+时,粪臭素不能被降解,Mg2+被Fe2+、Mn2+、Zn2+替代后,Rp3菌株对粪臭素的降解率显著下降。Rp3菌株对粪臭素的降解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8~40 ℃,培养24 h,降解效果可达到82.9%~95.5%。碳氮源和传代不影响Rp3菌株对粪臭素的降解。研究结果表明,嗜吡啶红球菌Rp3是易培养、不易退化的粪臭素高效降解菌株,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智慧农业 农机装备
    监测生长状态和环境响应的作物数字孪生系统研究综述
    李炜, 朱德利, 王青, 曾绍华
    2022, 24(6):  90-105.  DOI: 10.13304/j.nykjdb.2021.0235
    摘要 ( )   HTML ( )   PDF (346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农业生产数字化和智慧化阶段,需实时、全面、准确地了解作物生长状态和农田环境,并根据相关信息做出相应的分析、反馈、决策。针对这一问题,借鉴工业数字孪生系统的概念,将作物实际生长与模拟生长的同步、作物实时状态与作物实时管理策略之间的交互系统概括为作物数字孪生系统。在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作物数字孪生系统包含数据获取与传输、模型构建、可视化交互等阶段;其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图像分割技术、建模技术以及可视化技术等。同时指出该领域的研究可以从作物基础数据、系统模型能力、多方协同交互等方面进行。监测生长状态和环境响应的作物数字孪生系统的相关研究对农业生产的智慧化和数字化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从理论和应用层面也有较大的价值。

    再生稻气力式肥料集排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柯烩彬, 周勇, 张国忠, 吕文, 刘沿, 黄琳
    2022, 24(6):  106-114.  DOI: 10.13304/j.nykjdb.2021.0483
    摘要 ( )   HTML ( )   PDF (2941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再生稻传统追肥作业中施肥量不均匀、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力式肥料集排装置。对影响施肥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中心组合试验,以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建立回归模型,研究进肥角度、进肥高度、波纹管长度及排肥轴转速对各行排肥量一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此气力式肥料集排装置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的主要因素顺序为排肥轴转速>进肥角度>波纹管长度>进肥高度。采用Design-Expert10.0软件进行优化分析得出最佳的参数组合:进肥角度54°、进肥高度216 mm、波纹管长度200 mm、排肥轴转速47 r·min-1,此时各行排肥量一致性变异系数为1.71%,施肥均匀性较好,能够满足再生稻追肥要求。

    单行直插式木薯种植机的设计与优化
    石婷婷, 廖宇兰, 彭绪友, 袁成宇
    2022, 24(6):  115-122.  DOI: 10.13304/j.nykjdb.2021.0869
    摘要 ( )   HTML ( )   PDF (439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木薯大多种植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这些地区多为黏质土壤并且天气多雨,导致木薯种植劳动强度大、人工效率低下等问题。结合中耕施肥、除草等管理需求和木薯种植农艺要求,设计了具有七连杆机构的单行木薯直插式种植机。木薯种植机的动力来自拖拉机动力输出轴,经过2组链轮分别为分种装置和七连杆机构提供动力。通过辅助软件Solidworks对杆件长度、鸭嘴栽植器安装位角度θ参数进行优化建模,将建模导入有限分析元软件Adams进行仿真分析,通过改变主要杆件长度来获取栽植器机构的运动轨迹。用Adams软件对机构性能的主要参数变量进行优化,得到可以满足单行直插式木薯种植机的设计。

    黑水虻生物转化餐厨垃圾有机肥离散元模型参数标定
    宋世圣, 孙松林, 方芹, 彭才望, 周婷, 朱海英
    2022, 24(6):  123-132.  DOI: 10.13304/j.nykjdb.2021.0783
    摘要 ( )   HTML ( )   PDF (222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采用离散元法对黑水虻生物转化餐厨垃圾有机肥收集、转运等关键环节进行仿真分析时,存在餐厨垃圾有机肥的本征参数及餐厨垃圾有机肥与装备之间接触参数缺乏的问题。以含水率为37.5%的黑水虻生物转化餐厨垃圾有机肥为研究对象,利用EDEM 2020软件对其离散元仿真模型参数进行标定。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及Box-Behnken试验获得各参数的最优组合为:泊松比0.2、剪切模量7 MPa、密度2 000 kg·m-3、有机肥-有机肥碰撞恢复系数0.46、有机肥-有机肥静摩擦系数0.8、有机肥-有机肥滚动摩擦系数0.15、有机肥-钢碰撞恢复系数0.51、有机肥-钢静摩擦系数0.65、有机肥-钢滚动摩擦系数0.09、JKR表面能为0.1 J·m-2,在该参数组合下的仿真试验结果与物理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为3.63%(P>0.05),证明数据可靠。该研究结果表明,餐厨垃圾有机肥离散元模型和标定后得到的参数具有可靠性,可为黑水虻生物转化餐厨垃圾有机肥在机械收集、输送、分离等方面的离散元研究提供参考。

    动植物健康
    强还原土壤灭菌处理对人参连作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土壤酶活的影响
    闫宁, 战宇, 苗馨月, 王二刚, 陈长宝, 李琼
    2022, 24(6):  133-144.  DOI: 10.13304/j.nykjdb.2021.0695
    摘要 ( )   HTML ( )   PDF (402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强还原土壤灭菌(reductive soil disinfestation,RSD)和土壤熏蒸(soil fumigation,SF)是缓解人参连作障碍的常用方法。为研究2种方法对土壤细菌群落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化学分析方法对强还原土壤灭菌加氯化苦熏蒸(RSD+SF)、强还原土壤灭菌加复合菌(RSD+F)、氯化苦熏蒸加复合菌(SF+F)3种方式改良的土壤细菌群落和土壤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SD+F组细菌群落多样性与丰富度均最高,SF+F组均最低,3组拥有相同细菌菌属431个。RSD+SF组中,丰富度最高的细菌为Gemmatimonas,其丰富度为9.17%;RSD+F组中丰富度最高的细菌为norank_f_noranko_Gaiellales,其丰富度为8.72%;RSD+F组中丰富度最高的细菌为Bacillus,其丰富度为9.16%;Bacillus为3种方式改良土壤前10种优势菌群中共有的优势菌群。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性关系,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不同方式改良后的连作人参土壤酶活性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知,3种土壤改良方式均能在不同程度地增加有益细菌属的丰富度并提高土壤酶活性,其中RSD+SF组和RSD+F组的有益细菌属数量及土壤酶活性均高于SF+F组。

    人参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及皂苷对人参病原菌与生防菌的化感差异研究
    杨莉, 于俐, 孙卓, 张桐毓, 张阳, 杨利民
    2022, 24(6):  145-155.  DOI: 10.13304/j.nykjdb.2021.0303
    摘要 ( )   HTML ( )   PDF (265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离体培养法探讨了人参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类物质(苯甲酸、邻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酸)及皂苷类物质(人参皂苷Rb2、Rd、Rc、Rg1、Re)对人参主要病原菌及其生防菌的化感作用差异。结果显示,有机酸及皂苷对微生物的化感作用表现出受体多、阈值低(1 μg·L-1)、作用质量浓度范围大(1 μg·L-1~1 mg·L-1),但无明显浓度效应的特点;有机酸及皂苷的化感作用强度介于-132.94%~31.33%,对生防菌的促进作用大于病原菌,对部分病原菌生长具有直接的抑制活性,二者对病原菌与生防菌表现出一定的偏害/偏利作用;人参皂苷Rd、Re具有抑制病原菌、促进生防菌的作用,是人参根系分泌物中重要的萜类防御物质。

    生物制造 资源生态
    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配施对旱地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党翼, 张建军, 赵刚, 樊廷录, 王磊, 李尚中, 周刚
    2022, 24(6):  156-165.  DOI: 10.13304/j.nykjdb.2021.0200
    摘要 ( )   HTML ( )   PDF (201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水氮利用效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氮(CK1)、全施普通尿素(CK2)、全施控释尿素(CK3)和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按照7∶3(T1)、5∶5(T2)、3∶7(T3)比例配施,分析不同处理玉米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阶段耗水量、水氮利用效率及产量性状变化。结果表明,T3处理的SPAD值和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较高,均衡了玉米生育期耗水进程,通过协调全生育期氮素养分的均衡供应达到以水促肥的效果,氮肥利用率为38.8%;同时,T3处理的旱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分别为13 354.5 kg·hm-2和33.60 kg·hm-2·mm-1,较其他施氮处理增加14.6%~30.1%和6.8%~15.4%;分析各产量构成因素表明,T3处理的穗粒数和百粒重显著提高,分别为642.2粒和30.8 g,较其他施氮处理增加2.0%~6.0%和3.9%~12.0%。由此表明,70%控释尿素+30%普通尿素配施更有利于促进春玉米生长发育,实现高产和水氮高效利用。

    鄱阳湖区赣北棉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研究
    张丽娟, 秦宇坤, 程慧煌, 李永旗, 罗海华
    2022, 24(6):  166-175.  DOI: 10.13304/j.nykjdb.2021.0374
    摘要 ( )   HTML ( )   PDF (103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明确鄱阳湖生态区赣北棉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探究氮肥减施和部分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氮磷流失的影响,采用田间径流池法,在自然降雨条件下,连续4年进行定位监测。结果表明,试验区域暴雨主要出现在5~7月,该时期为径流发生的高风险期;棉田总氮和总磷年度累积流失量分别为7.59~22.49 kg·hm-2和0.43~1.61 kg·hm-2,地表径流以颗粒态氮和可溶性磷为主,硝态氮是无机氮流失的主要成分。地表径流、养分流失时间、流失量与降雨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常规施肥处理下,径流量和氮、磷流失量呈极显著的幂函数相关。与常规施肥相比,减氮20%基础上配施部分(10%)有机肥的施肥措施有利于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径流系数、减少氮流失,且对磷的流失和棉花产量无显著影响。

    减施氮肥对芝麻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高桐梅, 李丰, 苏小雨, 王东勇, 田媛, 张鹏钰, 李同科, 杨自豪, 卫双玲
    2022, 24(6):  176-188.  DOI: 10.13304/j.nykjdb.2021.0944
    摘要 ( )   HTML ( )   PDF (1070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减施氮肥对芝麻农艺性状、光合及产量的影响,以郑太芝4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设置不施氮肥(N0)、减施氮肥(75 kg·hm-2,N1)、常规氮肥(150 kg·hm-2,N2)和高施氮肥(225 kg·hm-2,N3)共4个处理,系统研究不同处理下芝麻在苗期、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和成熟期植株叶片的光合特性及收获期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等。结果表明,与N2处理相比,N1处理的主茎果轴长度、单株蒴数、单蒴粒数、千粒重无显著变化;株高显著下降;单株产量略微增加,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经济系数增加6.10%。N0处理的株高、主茎果轴长度、单株蒴数、单蒴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和经济系数较N2分别显著降低15.89%、12.70%、25.67%、6.38%、10.00%、40.15%和16.43 %。从干物质积累来看,N1处理的根干重、叶干重、茎干重、蒴果皮干重、总干物质重和粒蒴比与N2处理差异不显著;N0处理的根干重、茎干重、蒴果皮干重、总干物质和粒蒴比重较N2分别显著降低19.40%、25.40%、28.40%、27.57%和9.83%。从光合特性来看,N1处理的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水分利用率(water use efficiency, WUE)、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和胞间CO2浓度(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Ci)与N2处理差异不显著;N0处理的Pn和WUE分别较N2处理降低8.15%和8.52%。综上所述,氮肥减施50%对芝麻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光合特性无显著影响,为芝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

    油菜秸秆纤维对水泥胶砂孔隙特征的影响
    张繁, 谷悦, 曹琛, 刘保华
    2022, 24(6):  189-195.  DOI: 10.13304/j.nykjdb.2021.1107
    摘要 ( )   HTML ( )   PDF (3921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油菜秸秆纤维对硅酸盐水泥胶砂孔隙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将处理后的油菜秸秆分别按照0、1%、2%、3%和4%质量分数的比例掺入水泥中,对不同秸秆纤维掺量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及凝结时间进行测定,研究不同龄期(3、7、28 d)下油菜秸秆的掺量对水泥胶砂孔隙率和孔隙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油菜秸秆掺量的增加,水泥胶砂试块的表观密度逐渐减小,其中,当掺量为4%时,其表观密度相比基准组降低9.27%;当掺量为1%时,其孔径分布与基准组相近;当掺量为3%和4%时,两组的孔径分布相近,在龄期为28 d时,胶砂的有害孔占比分别为14.2%和15.4%,多害孔占比分别为24.15%和25.01%,与基准组相比,多害孔和有害孔增幅较大,均约为基准组的3.5倍。随着秸秆掺量的增加,水泥胶砂最可几孔径均减小;随着龄期的增加,水泥胶砂最可几孔径减小,多害孔及有害孔比例相对减少。显微形貌分析结果表明,油菜秸秆纤维掺量为1%时,与水泥界面粘接较好;掺量为3%和4%时,多害孔及有害孔增加,主要出现在秸秆纤维周围。

    不同时间尺度胡杨液流速率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黄雅茹, 马迎宾, 李永华, 董雪, 刘源, 于猛, 韩春霞, 菅凯敏, 马海峰
    2022, 24(6):  196-205.  DOI: 10.13304/j.nykjdb.2021.0388
    摘要 ( )   HTML ( )   PDF (157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揭示土壤因子对胡杨液流的影响是否存在时间尺度差异,对库姆塔格沙漠东南部胡杨液流速率及20、50、100、150和2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soil water content,SWC)、土壤温度(soil temperature,Ts)进行持续 5个月的同步观测。结果表明,月尺度下,SWC200cm是胡杨液流速率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单独能解释94.9%的液流速率变化;日尺度下,Ts200cm、SWC50cm、SWC20cm、SWC200cm4个因子可以共同解释胡杨93.2%的液流速率变化,其中,Ts200cm可以解释液流速率变化的90.3%,对胡杨液流速率影响最大;小时尺度下,Ts200cm对胡杨液流的影响最大,可以解释液流速率变化的51.6%。随着时间尺度的扩大,对液流速率变化的影响因子由多变少,可靠性由小变大。由此表明,根据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温度预测小时尺度胡杨液流速率需要较多的参数,且可靠性较小;而预测月尺度液流速率需要较少的参数,且可靠性较大。因此,预测月尺度胡杨液流速率更为合适。

    复合肥料对茶叶产量、品质及茶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赵晨光, 牛司耘, 陈勋, 方丽, 李海涛, 王佩星, 沈镔镔, 石元值
    2022, 24(6):  206-217.  DOI: 10.13304/j.nykjdb.2021.0304
    摘要 ( )   HTML ( )   PDF (201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分析不同肥料处理对茶树生长及茶园土壤肥力的影响,以龙井43茶树为供试品种,根据施肥方式不同设置T1(不施肥处理)、T2(控释肥处理)、T3(碳基肥处理)、T4(脲甲醛处理)、T5(茶树专用肥处理)、T6(习惯施肥处理)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的茶叶产量、茶叶养分元素含量、茶园土壤肥力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均可提高茶叶产量及茶梢百芽重。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用复合肥可明显提高茶叶产量,其中以茶树专用肥处理增产效果最稳定。增加复合肥可以促进茶芽更早萌发,与不施肥相比可提早1周开采,但不同复合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施用复合肥可明显提高茶叶中N含量,但不同复合肥处理C含量差异不显著。施用复合肥均显著提高了茶园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其中碳基肥复合肥在阻止肥料淋溶损失方面表现较好,其次是茶树专用肥与尿甲醛复合肥,均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施用复合肥料均可提升茶叶的产量与品质,其中以茶树专用肥效果最佳,且经济效益及养分利用效率均最高;复合肥的过量施用易导致养分淋溶损失。通过分析不同肥料对茶树生长及茶园土壤肥力的影响,旨在为茶园肥料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提高茶园经济效益。